新中国成立后,生产恢复,国民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厂矿企业机噪声轰轰齐鸣,呈现一派勃勃向上的生机。当然,与此同时不免也带来了噪声的危害问题。我国是在50年代后期就开始噪声问题的研究工作。铆钉金属产生的尖高噪声、织布机噪声、矿山局扇和凿岩机噪声、普遍存在的通风机与空压机噪声以及火车鸣笛声等等,在当时都已引起了密切的注意,并在一定深度上开展了研究工作。1964年4月在北京科学会堂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上,共发现噪声控制(包括振动控制)的论文13篇,反映了我国50年代后期与60年代初期在噪声控制方面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50年代后期以及整个60年代,我国当时噪声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是放在职业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方面,主要是从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卫生的角度来开展工作。70年代起,环保问题在我国提到日程,环境噪声扰民问题引起密切注意。但在70年代职业噪声危害控制问题,在国内仍受到高度重视。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厂矿内部向外辐射的工业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等。由厂矿内部各外辐射引起扰民的工业噪声,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把厂矿内部的噪声治理好了,噪声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问题解决了,同时噪声引起的扰民问题也解决了。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环境噪声问题,在国内一直受到更多的注意。由于控制环境噪声扰民和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等,是相通的。对噪声所采取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仪器),有相当多的部分也是可以相互借用。因此,可以这样来说,从环保角度来控制噪声,在控制技术与测试分析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来说,是一种帮助;同样,从控制职业噪声危害角度出发,在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测试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环境噪声控制来说,也是一种帮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交叉。
职业噪声控制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涉及到噪声控制技术、护耳器以及噪声测量仪器等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些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做一些简介并略加评说。
1、噪声控制技术与设备
目前国内外控制噪声的工程技术措施,仍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吸声、隔声、消声、隔振与阻尼等。40多年来,这些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已取得重大进步,并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现在可以这样说,国外能解决的噪声问题,国内同样也能得到解决。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大体相当。自80年代以来,噪声控制产业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制造厂家达数百家。国外能制造的噪控产品,绝大部分国内也已能制造。各门类噪控产品,包括各类消声器、各类吸声构件和材料,各类隔声门窗和拼装式隔声罩(间),各类橡胶隔振器和弹簧隔振器,以及各种阻尼材料等,其品种规格目前在我国已比较齐全,可以满足需要。从声源上考虑控制噪声问题,在国内也得到重视,并已相继研制出低噪声风机、低噪声木工机械、低噪声冷却塔、低噪声电机等等。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在国内也获得显著的进展,虽然这方面工作目前主要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这种技术有希望在21世纪发挥重要作用,使声源控制锦上添花。
进入90年代后,特别是近些年,噪声控制技术的规范化工作以及噪控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工作在国内也获得重大进展。声强测量技术在声源定位以及现场隔声测量等方面也开始得到应用,加上计算机在噪控工作的应用,包括声场预测、噪控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进一步推动了噪声控制工程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噪声控制工程中,要大量用到各种不同的声学材料(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当今,属于“环保”型和“安全”型的声学材料是最受欢迎的,即这种材料具有阻燃、防火、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特点。我国研制成的微孔吸声材料就是具有这些特点,在国内外备受青睐,获得较广泛的应用。
虽然我国在噪声控制技术水平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能生产制造各种各样的噪声控产品,但我们还应看到我国噪声控制设备及其产业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专用加工设备缺乏,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太少。噪控产品质量的自检自测能力低,这些都值得改进。
2、护耳器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个人防护,即佩戴耳护器仍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从声源上或传播路径上把噪声控制住,这固然是积极的办法,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场所,从经济上或技术上考虑,目前仍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例如,有的生产车间,机械设备或管路很多、很复杂,操作的工人又较少,解决这类问题,只需对向个操作工人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既省钱又实用;再如目前有梭织车间的噪声级大都在100~105dB(A)之间,噪声源很复杂,机器台数又甚多,对于这一类的噪声问题,借助护耳器来解决要比较实际些;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但噪声级尚未降到标准允许值以下,遗留下来的问题还须借助护耳器来解决。护耳器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
护耳器主要有耳塞和耳罩两种。好的护耳器应具有高的隔声值,并且佩戴舒适。我国在50年代后期已开始了护耳器的研制工作。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塑料耳塞制品、超细玻璃棉耳塞(经柔化处理),以及各种耳罩等等。但由于舒适性问题的原因,或认识上的原因,这些耳塞、耳罩始终未得到推广应用。
90年代我国出现了LR-1型慢回弹耳塞。这种新型的耳塞是以聚氨脂泡沫塑料为主要原料在特殊工艺下制成的,具有隔声值高,佩戴舒适等特点,并且使用方便,能适用于具有不同耳道大小的使用者。使用时只需用大拇指与食指缓慢地将耳塞捻成细圆柱形,将其插入耳道中,该耳塞即可在一分钟内按耳道形状膨胀,封住耳道,达到比较满意的隔声效果。这种耳塞已通过原国家劳动部组织的部级鉴定。国家科技部已发文列为“九五”期间全国重点推广应用的项目之一。该耳塞已投入批量生产。在90年代我国还出现了质量较好的医用硅橡胶耳塞以及质量较好的耳罩等。其他不同品种不同特点的耳塞、耳罩(包括有源护耳器),国内还有人正在深入研究开发之中。
应当说,目前我国已研制生产出的耳塞和耳罩,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可惜,护耳器的使用在我国各企业中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许多多的地方早就应当使用护耳器,但至今仍没有采用。加强宣传,提高对使用护耳器意义的认识,并且大力加强优质护耳器的推广应用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3、噪声测量仪器
要解决好噪声问题,首先应对该噪声问题进行测量、分析,搞清噪声的声级、频谱特性以及时间变化特性等。因此,噪声测量分析仪器是必不可少的。50年代噪声测量仪器主要是由电子管制成,体积较大,功能也比较简单,国内自己尚不能生产,主要靠进口。60年代半导体器件代替了电子管,仪器体积减少,品种也多了些,但国内所用的仪器也主要靠进口。从70年代起,我国已开始生产现场测试用的声级计、滤波器以及试验室用的测试仪器。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了9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噪声测量仪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噪声测量仪器向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大大迈进。国内现在已能生产这方面系列的、配套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现场测试用的声级计、积分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统计分析仪等,国内现在都已有系列的产品。专门为了检测噪声暴露量,并配合贯彻“听力保护规定”(即将颁布)用的个人噪声暴露计,现也已研制成功,即将投放市场。上述这些仪器都已做到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声学测量分析工作站国内也已出现,有了自己的产品。这种声学测量分析工作站是由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和微型计算机等部分组成的虚拟仪器系统。各种声学测量分析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工作站本身具有丰富的应用软件,几乎包括所有常用的噪声测量分析功能。由于各种声学测量分析功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因而工作站的功能可以不断扩充,只要增加一套软件,就相当增添一台或数台仪器设备。工作站的硬件大小与笔记本电脑相仿,既可以与台式计算机相连,也可以与笔记本电脑相连,在现场可以拎着走,便于现场流动使用。
我国目前生产的各类噪声测量仪器,与国际上先进的同类仪器相比,虽然在质量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国内产品现都已能符合国际上或国内的有关仪器标准要求,能满足国内工作的需要,在价格上却比国外的仪器要便宜的多。
1999年5月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第八届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会上发表论文共150多篇,反映了当前我国噪声控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其中相当多的文章直接涉及到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或与职业噪声危害控制密切相关。在噪声控制技术与设备、护耳器、噪声测量仪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深入且更有效地开展职业噪声危害控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我们还应看到,当前我国职业噪声危害问题还相当严重,标准法规很不完善,管理力度很不够。《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在1999年6月刚通过由卫生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尚待正式颁布。与该规定配套的《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与职业噪声暴露测试规范等,尚待制定。相信,上述这些标准法规一旦得到颁布并得到严格贯彻执行之后,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控制又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