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管理机构配备粉尘检测人员以及测尘仪器并按照规定的地点和监测周期开展粉尘日常监测。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粉尘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粉尘监测人员及设备配备、粉尘监测周期。(详见下表):
粉尘的种类
|
游离SIO2 含量(%)
|
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
煤尘
|
≤5
|
5.0
|
岩尘
|
5~10
|
2.5
|
10~30
|
1.0
|
|
30~50
|
0.5
|
|
≥50
|
0.2
|
|
水泥尘
|
<10
|
1.5
|
类别
|
生产工艺
|
测尘布置点
|
回采
工作
面
|
采煤机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事作业
|
回风侧10~15m处
|
司机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顶移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刨煤机、工作面爆破处
|
在工作作业的地点
|
|
风镐、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工作面顺槽钻机钻孔、煤电钻打眼、薄煤层刨煤机落煤
|
在回风侧3~5m处
|
|
掘进
工作
面
|
掘进机作业、机械装岩、人工装岩、刷帮、挑顶、拉低
|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
掘进机司机操作掘进机、砌喧、切割联络眼、工作面爆破作业
|
在工人作业地点
|
|
风钻、电煤钻打眼、打眼与装岩机同事作业
|
距离作业地点3~5m处巷道中部
|
|
锚喷
|
打眼、打锚杆、喷浆、搅拌上料、装卸料
|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3~10m处
|
转载
点
|
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煤(岩)点及翻罐笼
|
回风侧5~10m处
|
翻罐笼司机和放煤工人作业、人工作卸料
|
作业人员作业地点
|
|
井下
其他
场所
|
地质刻槽、维修巷道
|
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
|
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
|
在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
|
地面
作业
场所
|
地面煤仓等处进行生产作业
|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
|
露天
煤矿
|
钻及钻孔、电铲作业
|
下风侧3~5m处
|
钻机司机操作钻机、电铲司机操作电铲
|
司机室内
|
测尘点数量
|
测尘人员数量
|
测尘仪器数量
|
<20
|
≥1人
|
≥2台
|
20~40
|
≥2人
|
≥4台
|
40~60
|
≥3人
|
≥6台
|
>60
|
≥4人
|
≥8台
|
露天煤矿和地面工厂
|
≥2人
|
≥4台
|
监测种类
|
监测地点
|
监测周期
|
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
|
采、掘(剥)工作面
|
3个月1次
|
其他地点
|
6个月1次
|
|
定点呼吸性粉尘
|
|
1个月1次
|
粉尘分散度
|
|
6个月1次
|
游离SiO2
|
|
6个月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