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及生产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吸入性损伤致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该损伤发病快,救治难度大,有较高的死亡率高。
常见的吸入性损伤包括吸入刺激性气体如盐酸气体中毒、硝酸气体中毒、氯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硫酸气体中毒、硼酸气体中毒、光气中毒等,吸入混合性有毒物质如火灾现场的烟雾或其他自然灾害中的有害物,胃内容物误吸和近乎淹溺等。它们共同的损害为均可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及其严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 ALI),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
ALI/ ARDS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对液体和溶质的通透性增加,肺血管与间质之间液体交换障碍,使液体聚积于肺泡和间质间隙,导致渗透性肺水肿。近年来强调失控的炎症反应在ALI/ ARDS 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局限性炎症反应阶段;②有限全身炎症反应阶段;③全身炎症反应失衡阶段。ARDS 的临床病理分期,通常可分为四期:急性损伤期、潜伏期、急性呼吸衰竭期、终末期。
ALI/ ARDS诊断标准为1992 年欧美ARDS 联席会议所制定: ①急性起病; ②PaO2/ FiO2 ≤300 mmHg) ; ③X线胸片示有双肺浸润影; ④肺动脉楔压≤18 mmHg 或无左房高压证据;ARDS 诊断标准除第②项PaO2/ FiO2 ≤200 mmHg 外,余三项相同。
ALI/ ARDS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减轻肺损伤(糖皮质激素、氧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免疫制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等)。
目前ARDS 的病死率已有所下降,但由于缺乏特异性治疗,病死率仍较高(30 %~40 %)。而早期识别并开展防治能有效改善生存率和预后。
针对刺激性气体的预防原则:①改善工艺技术、严防刺激性气体跑、冒、滴、漏,做好废气的回收和综合利用;②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入;③加强个人防护,接触有毒气体时戴防护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等;④定期监测空气中刺激性气体浓度及早发现隐患。一旦发生吸入刺激性气体损伤,院前救助主要依靠自救、互救,具体措施如下: ①脱离现场,转移至上风向及空气新鲜处。②重要脏器心、肺、脑的保护,注意呼吸、脉率、血压及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对心搏、呼吸抑制者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必要时气管插管后用人工呼吸机,直到恢复自主呼吸。③及时脱去被污染衣服,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防止毒物继续侵入。④一般性治疗:镇静,吸氧,卧床休息,减少耗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支气管解痉,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消泡剂,注意保暖,及时抗过敏、抗渗出等。⑤迅速转送至有治疗条件的医院,并保证转运中治疗措施的延续(吸氧、补液、兴奋剂、激素等)。
针对火灾现场吸入损伤的防护,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拿开。不要大声喊叫,避免烟雾进入口腔,造成窒息中毒。对于可疑受伤人员,有条件的,可以导管吸氧;喉头水肿严重的,应该让有经验的人士进行紧急气管切开。伤者应及时送往医院,途中要注意病情观察并给予相应处理,防止因窒息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