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是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的具体体现。用人单位通过职业健康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本单位职业危害现状以及职业危害防治落实的情况,从而为本单位科学的防治职业危害提供可靠依据。职业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档案;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档案;三、职业健康管理实施档案;四、职业健康教育档案;五、职业健康监测档案;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档案,主要包括: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7、加盖安监部门专用章的申报回执单。
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档案,主要包括:
1、职业健康组织机构,包括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及其成员等;
2、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如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职责、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3、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包括各种岗位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如电焊工、切割、喷漆等岗位。
三、职业健康管理实施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防治经费,应附有相应的发票如工伤社会保险凭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费用、培训经费等;
2、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应有相应的维修人员和负责人员签字;
3、用人单位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
4、用人单位内部职业健康检查和处理记录;
5、安监及有关部门的检查文书及落实情况资料。
四、职业健康教育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年度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2、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登记录。
3、职业危害告知(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合同中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的告知)
同时应附有:
1、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证明;
2、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宣传图片等纸质和摄录像资料。
五、职业健康监测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各车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2、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测定结果。
同时应附有:具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以及检测结果的公告记录,并将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结果上报安监部门。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能够保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主要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
2、相应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