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现代化的工作场所中,劳工操作的机器、使用的工具及控制的系统均较以往复杂。若未有安全的人机介面考量,或因人员的操作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工作效率降低或意外事件发生。再者,长期从事高度重复性的工作、或在高或低温等不良工作环境下,亦会导致各种职业疾病,例如肌肉骨骼伤害。究其根本塬因,多因未注意製程、设备、环境等与「人员」作整体的配合。因此,为降低工作场所中职业伤病,并增进工作效率,加强职业人因工程(occupational ergonomics)的探讨与改善有其必要性。
二、人因工程职业伤害
2.1 人因工程意义
人体工效学角度的职业健康危害预防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这一名词源自国外,係由「人性因素工程学」而来,主要在于探讨工程设计时所应考虑的生理与心理等各种人性因素。在以往常称为人体工学(human engineering),在欧洲称为工作法则学(ergonomics),中国大陆称为人类工效学,日本译为人间工学。由此可知人因工程所思考的是将人与工作这二项因素同时考量,所关切的是工作是否适合于人的操作,而不应仅由人来适应工作由人因工程的观点,人类被认为是有缺陷的,无论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能力均有其极限,且人们无意中犯错避免不了。因此,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即应考虑这些人类所具有的特性及限制,并应用在人类、机械及工作环境之间(即人机系统, human-machinesystem)的动关係上,确保人类的安全卫生,并增进工作效率及增加舒适性,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2.2 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中,所牵涉到的是人员与机器之间介面的互动关係。在这个互动关係上,
人员可以是一个人或工作场所中的一群人,机器可泛指用以达成目标的任何形式的实体、工具、设备、仪器、设施、及其他事物。人机系统可以是单纯的,例如人使用铅笔的情形,亦可复杂到例如机师操控飞机的情况。人机系统会受到工作环境(work environment)的影响,工作环境通常可包括照明、噪音、温度、振动、及加速度等物理因素。人员、机器、及工作环境叁者间的相互关係如图1 所示。
2.3 相容性
相容性(compatibility)是指刺激与反应的关係与人们所预期者一致的程度,这是人因工程的中心概念。各种设计上若能考虑到相容性问题,将可让使用者更快速地学习、加速操控/反应时间、失误减少,且满意度提高。本上,相容性包括四种类型,1.概念相容性:例如在地图上以飞机形状来表示飞机场,远比用绿地方块更能让人们所联想到;2.感觉型式相容性:蜂鸣警报器比警示灯较有催促人们採取行动的作用;3.移动相容性:将旋钮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应可预期收音机的音量会增大;4.空间相容性:数个显示器和其相对应控制器的摆置位置问题(如
图2 所示,Chapanis, 1976,参考文献1)。
2.4 人体计测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器物及设施等,常可发现不尽然适合人们使用,例如工作台太高、洗脸盆太低、座椅不舒适、衣服不合身、修理器物时无足够空间让手及工具来施工等情况。这些情况除了会造成使用者不舒适外,也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工作效率降低、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究其塬因,可发现主要在于器物设计时,忽略了人体计测资料(anthropometric data)的考量。作业面高度与工作性质有其关联性,作业前应依工作性质(粗重作业、轻度作业、或精密作业),调整或选择适当的作业面高度。当作业面太低时,背部将过度弯曲(如图3),时间一久容易造成背部酸痛;作业面太高时,肩膀必须抬高,导致紧张的作业姿势,易引起肩膀及颈部不适。Grandjean(1981)曾建议,工作性质与作业面高度的关係为以肘高为考量因素(如图4),粗重作业及轻度作业的作业面高度应在肘高以下,而精密作业则应比肘高略高,塬则上愈粗重的作业其作业面高度应愈低。
与血管的伤害或疾病。由人因工程观点,主要因素包括施力、重复性、工作姿势及工作与休息安排等四个项目。施力涉及过度用力或持续用力的情况、重复性频繁的作业型态、工作中採取不良或不自然的姿势、工作中未有适当休息等因素,都容易导致作业人员累积性伤害。其他易导致肌肉骨骼伤害的次要因素尚包括局部性受到压力、振动(全身性或局部性)、冷环境及机械配速等。次要因素的存在,会增加累积性伤害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叁、人因工程职业伤害之预防
基本上,事业单位在人因工程职业伤害之预防方面,应拟订相关因应策略说明如下:1.人因工程计画的研拟计画拟订初期,应深入瞭解人因工程相关知识,并广泛收集职业伤害相关资讯,据以规划适合事业单位本身的人因工程计画。计画的拟订与实施,必须能获得雇主及管理阶层的支持与共识,并将劳工纳入其实施的计画中,共同参与计画的拟订以及后续实施上的配合。
2.人因工程危害因子评估
运用人因工程评估技术,藉以评估工作场所中现存或潜在的人因工程危害因子,其着眼点主要在于人因工程危害程度(或剂量)的评估及再评估。基本上,可概分为主观性(subjective)评估与客观性(objective)评估等二种,其进一步说明可参阅本文附录所示。同时,劳工伤病资料及请假纪录亦可作为人因工程评估参考。
3.危害预防与控制
3.1 工程控制
透过工作站、工作方法及工具的重新设计,让工作或操作适合劳工;工程控制手段为工作环境危害改善的优先工作。评估及改善的相关资料应予纪录及保存,以作为后续评估及改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3.2 行政管理与个人防护具使用
基本上,行政管理与个人防护具使用的考虑时机主要在于当工程控制无法达成、或工程控制执行过程中的一种暂时性措施。行政管理方面,可包括工作轮调、工作中休息时间、工作调适(新员工或离开一段时间后回返的劳工)等方式。基本上人因工程危害预防较少利用个人防护具,仅如手套或衣服的设计,用以改善振动、热或冷环境。
3.3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方面应包括劳工早期的危害认知、以及常见伤害与徵兆症状的瞭解。健康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系统性的肌肉骨骼伤害评估、劳工报告徵兆症状时的谘询服务、劳工伤害症状的治疗、徵兆症状的追踪瞭解、癒后回返工作岗位的协助、健康检查的标準化表格、伤病资料的纪录与保存。健康管理相关人员应瞭解劳工所从事的作业在劳工生理上的需求、以及与危害的相关性。
3.4 人因工程改善绩效的再评估
人因工程评估应週期性的予以实施,以确保其成功的的可能性。当人因工程改善执行后,必须定期进行追踪。倘若改善绩效不佳,应思考再予重行评估与改善。
3.5 劳工教育训练
教育训练的实施应包括管理阶层及劳工,使其瞭解工作场所人因工程的可能危害与危害因子、及预防控制方法等知识。基本上每人均应定期接受教育训练,暴露于危害的劳工必须接受相关危害预防的教育训练。
四、结语
人因工程强调工作效率、安全卫生及舒适性,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近年来,职业人因工程相关议题已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相对于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等工作环境危害议题,人因工程危害预防方面显然仍有极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有待大家共同的努力。
五、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1.人因工程(第二版),许胜雄、彭游、吴水丕编译,沧海书局,民国八十五年。
2.半导体人因工程检核表适用性研究,行政院劳委会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研究报告,IOSH87 -H333。
3.人体工学完全手册:128 个预防工作伤害的秘诀,中华民国环境职业医学会编译,台视文化出版,1998。
4.人因工程肌肉骨骼伤害预防指引,劳委会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劳工安全卫生技术丛书IOSH90-T-042,2001。
5.人因工程常用的评估技术及案例探讨,李正隆,人因工程危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经济部工业局主办,中华民国工业安全卫生协会执行,民国93 年5 月27 日(新竹)、6月3 日(台南)。
6.劳工安全卫生教材:劳工安全管理师,中华民国工业安全卫生协会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