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特性】氨(ammonia,NH3)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性臭 味的气体。分子量为17.04,密度为0.5791g/L,比空气轻,易逸出。沸 点一33. 5°C,常温下加压可液化。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氨水(氢氧化铵),浓氨水约含氨 28%?29%,呈强碱性。易燃,自燃点为651°C,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接触机会】合成氨生产。氮肥工业:氨可用于制造硫胺、硝胺、氢氧化胺、尿 素等多种化肥。液氨作制冷剂:人造冰、冷藏等。以氨为原料的各种化学工业:制造 碱、炸药、医药、氢氟酸、氰化物和有机腈以及合成纤维、塑料、树脂、鞣皮、油 漆、染料等生产有机会接触氨。
【毒理】氨极易溶解于水,对眼及上呼吸道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氨能碱 化脂肪,使组织蛋白溶解变性,且分子量小,扩散速度快,能迅速通过细胞渗透到组 织内,使病变向深部发展。氨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与空气中氨气浓度和接触时间有 关。<9.8mg/m3,接触45分钟时,可识别气味,但无刺激作用;70?140mg/m3,接 触30分钟时,眼及呼吸道不适;553?700mg/m3,接触30分钟时,立即咳嗽,具有 强烈刺激现象;1750?4500mg/m3,接触30分钟时,可危及生命。低浓度时可使眼 结膜、鼻咽部、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等;浓度增高时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致严 重的眼及呼吸道灼伤、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 症,乃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脑缺氧。高浓度氨吸入后,血氨增高, 三羧酸循环受到障碍。脑氨增高,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出现兴奋,惊厥 等,继而转入抑制,以至昏迷、死亡。亦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心跳和呼吸骤停。
【临床表现】根据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及个人易感性的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 一。轻者表现为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轻度中毒以气管、支气管损害为 主,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也可引起轻度喉水肿。中度中毒表现为支气管 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重度中毒以肺部严重损害为主,可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或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有明显的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可出现中毒性肝、 肾损害。可致角膜及皮肤灼伤。
【诊断原则及分级标准】
诊断原则诊断及分级标准依据GBZ14-2002。根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氨气的 职业史,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射线影像,结合血气分析检查 及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眼或皮肤灼伤:轻、中、重度急性中毒均可伴有眼或皮肤灼伤,其诊断分级参照 GBZ54 或 GBZ18。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防治肺水肿和肺部感染是治疗关键,同时积极处理眼灼伤,防止 失明。治疗中强调“早”字,及早吸氧、及早雾化吸入中和剂、早期应用糖皮质激 素、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1) 现场处理:迅速、安全脱离中毒现场,保暖、静卧休息。彻底冲洗污染的眼 和皮肤。氨气遇水形成“强氨水”可灼伤面部皮肤,故现场抢救时忌用湿毛巾捂面。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堵塞物,气道阻塞时应及时给予气管切开; 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如10%二甲基硅油)、雾化吸入疗法;如有呼吸抑 制,可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等。
(3) 早期防治肺水肿: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莨菪碱类药物等,同 时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 合理氧疗: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法,或面罩给氧。
(5) 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及时、足量、合理应用抗生素,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 也可联合用药,防治继发症。
(6) 眼、皮肤灼伤治疗,参照GBZ54或GBZ51。皮肤灼伤应迅速用3%硼酸液 或清水冲洗,特别应注意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眼灼伤时应及时彻底用3%硼酸液 冲洗,12小时内每15?30分钟冲洗一次,每天剥离结膜囊,防止睑球粘连。
2.其他处理(GBZ14-2002)轻度中毒,治愈后可回原岗位工作。中、重度中毒,视疾病恢复情况,一般应调离刺激性气体作业。需劳动能力鉴定者,可参照 GB/T16180 处理。
【预防】一般原则同概述。氨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患有 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心病、活动性肺结核及严重 肝病等,不宜从事与氨有接触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