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化特性
氰化氢为无色气体,有苦杏仁的特殊气味。蒸气比重0.94,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其水溶液为氢氰酸。氰化氢在空气中可燃烧,含量达5.6% —12.8%(V/V)时具有爆炸性。
2.接触机会
常见作业有:
(1) 电镀、金属表面渗碳以及摄影。
(2) 从矿石中提炼贵重金属 (金、银)。
(3)化学工业中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及其它腈类的原料。
3.毒理
氰化氢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高浓度蒸汽和氢氰酸液体可直接经皮肤吸收。
氰化氢以及其它氰化物的毒性主要是在体内解离出的氰离子 (CN- )所引起。
(1)CN-可抑制42种酶的活性,但它与细胞呼吸酶的亲和力最大,能迅速与细胞色素酶的Fe3+结合,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氧,引起细胞内窒息。此时,血液为氧所饱和,但不能被组织利用。因此氰化物中毒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2)CN-能与血液中约2%正常存在的高铁蛋白相结合,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增加,对细胞色素可起到保护作用。
(3)CN-还可夺取某些酶中的金属,或与酶的辅基和底物中的碳基结合,使二硫键断裂, 从而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也可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
4.毒作用表现
(1)轻度中毒 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乏力、头痛、头昏,口唇及咽部麻
木,皮肤和粘膜红润,并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经治疗,2~3d可恢复。
(2)严重中毒 患者先出现轻度中毒症状,由于缺氧加重,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极度困难,瞳孔散大,出现惊撅;皮肤和粘膜呈鲜红色,逐渐转为紫绀,最后由于呼吸中枢麻痹和心跳停止而死亡。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氰化氢属剧毒类,在短时间内如果高浓度吸入,可无任何先兆症状而突然昏倒,呼吸骤然停止而致 “电击样”死亡。
防治原则
5.防治原则
(1) 治疗原则
① 立即脱离现场,就地及时治疗。脱去污染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应用解毒剂。呼吸、心跳骤停者,按心脏复苏方案治疗。
② 解毒剂的应用
◆“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疗法。
◆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的应用。4-DMAP 为新型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速度比亚硝酸钠快,对平滑肌无扩张作用,不引起血压下降,且给药方便,可代替亚硝酸钠。使用本药后严禁再用亚硝酸类药物,以防止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过度症。
③ 对症治疗。
(2)预防措施
①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
② 加强个人防护,处理事故及进人现场抢救时,应佩带防毒面具。
③含氰废气、废水应经处理后方能排放。国内常用氯碱法净化,其原理是将含氰化氢的废气或废水循环通人4%氢氧化钠碱液吸收槽,即生成氰化钠与水,然后加氯,氧化分解氰根,最后形成CO2 、N2和CL2气排除,余下的是氯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