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病防治

油田电焊工人职业病危害分析

文章栏目:职业病防治网 来源:职业病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电焊作业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之中,油田企业作为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的综合型大企业,电焊作业广泛分布于石油机构制造、野外施工、管道维修等作业性质相对独立的单位。为掌握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和危害治理情况,笔者对1985~2004年油田电焊作业场所检测、电焊工健康检查、电焊工尘肺随访观察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电焊工尘肺调查对象为20年间经当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的全部患者;电焊工为1985~2004年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电焊作业人员。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年内诊断的电焊工尘肺随访资料、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分析;并对现有作业现场进行监测,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油田是以石油勘探为主的多元化综合型国有企业,具有30余年生产历史。电焊作业主要分布在石油机械制造、油田野外施工和维修单位。按其作业性质可分为4大类,即野外施工作业、车间内作业、容器内作业和一般的维修作业,其工作量较大的为前3类作业。其危害程度依次为容器内作业、车间内作业、野外施工作业和一般维修作业,容器内作业主要分布在油田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单位,车间内作业主要为机械制造单位的铆焊车间。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油田加工对电焊作业场所治理改造,对容器内作业和车间内作业采取抽风排尘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野外施工和一般维修作业,由于流动性较大而无法采取抽风排尘措施。目前油田现有电焊作业人员425人,个人防护用品有工作服、手套、防紫外线眼镜、防尘口罩和防电弧面罩,均为8h工作制。

2.2 电焊尘检测结果 不同时期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的浓度变化明显的为容器内作业和车间内作业,野外施工作业和一般维修作业无明显变化。

2.3 电焊工尘肺发病情况 1985~2004年先后对962名电焊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主要为高仟伏X线胸片、肺功能和一般临床检查。20年内经当地职业病诊断机构电焊工尘肺15例(均为Ⅰ期),均为男性,发病年龄45~57岁,发病工龄15~32a,平均发病工龄23.4a。在4个类型的作业中以从事过容器内作业的人员发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作业类型,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从事维修电焊的受检人员中没有病例发生。

2.4 电焊工尘肺患者随访观察 18例患者自诊断之日起至今,一直进行随访观察,其中随访观察10a以上的有7例。所有病例经诊断后,均调离粉尘作业岗位,每年进行1次复查,均没有发现有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趋势,X线胸片与肺功能没有明显变化。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油田电焊工尘肺的发病率比较高,占受检人数的1.56%。尘肺的发病与粉尘浓度、接尘工龄直接相关,同时电焊工,容器内作业人员发病率达到3.59%,明显高于其他作业工种,与有关报道相一致。电焊烟尘成分复杂,大部分为一氧化铁,电焊工尘肺发病缓慢,临床症状轻微,少数病例在脱离电焊作业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本次调查的15例电焊工尘肺随访观察资料显示,其病程进行缓慢,脱离电焊作业岗位后病情均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对历年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结果分析,表明容器内作业和固定场所作业的电焊尘危害较严重,仍需要继续加强对这类作业场所的治理改造,对野外施工地作业和一般维修作业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