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的接触机会
机械设备探伤,医疗器械调试,放射源装配、计量、监 测。对二甲苯氧化PTA精制。聚酯聚合、顺丁橡胶、X线透视 检查,X线摄影检查,放射性药物诊断应用,辐射加工,钻 井、测井等。
[辐射类型]
与职业性有关的主要有五种类型: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其中以X射线和γ射线为主。
X球管、加速器,X线探伤可产生X射线;
钴60、铱192、铯137可产生γ射线;
铀235裂变产生α粒子;
锶90、氚产生β粒子;
钚239、钋212产生α粒子;
在使用粉末状或液体放射性物质时,会形成放射性气溶胶。工作人员双手和工作服的污染主要是手工操作时直接与放射性物质或污染的设备接触的结果。
[辐射作用方式]
1.外照射。指辐射源位于人体之外,对人体造成辐射;
2.内照射。指放射核素进人人体内造成辐射;
3.体表污染。指放射性核素污染于人体表面造成辐射;
4.复合照射。指上述一种以上作用方式作用于人体造成辐射;
[影响辐射效应数因素]
1.辐射的剂量大小是生物学效应的决定性因素。
2.多次照射和单次照射,影响不详。由于机体在受照射后有修复作用,因此,要引起同样程度的生物效应,分次照射所需的总剂量,往往比单次照射所需的剂量高。
3.照射方式:γ射线和中子外照射多引起急性效应,α和β粒子内照射,多引起远期效应。
4.受照部位与面积大小:不同部莅受照,效应不同,如躯于受照射引起的效应比四肢受照严重。照射面积越大,生物效应就越重。
5.机体因素:人们对射线的敏感性并不完全一致,有的人不敏感,有的人则不太敏感。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也不一样,其中的淋巴细胞和骨髓最敏感。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到多次全身照射,吸收剂量达到1GY以上外照射可引起急性发射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昏、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照射后1~2天内淋巴细胞、白细胞有一过性升高,以后下降。严重出现脱皮,发热(38℃以 上),感染、血小板下降,严重的消化系统症状和电解质平衡失凋等。
[治 疗]
1.应用抗放射药物:雌三醇、苯甲酸雌三醇等。
2.改善微循环: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3.预防感染:加强护理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
4.防止出血:静脉输血小板和维生素C等。
5.造血干细胞移植。
[职业病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有:
1.时间防护:尽量减少在辐射场所逗留的时间,准备充分,操作迅速,熟练,也可采用轮流、替换制,减少每个人的暴露时间,注意职业病防治。
2.距离防护:增加作业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一般认为距离增加一倍,剂量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3.屏蔽防护:在人与辐射源之间设置合适的防护屏蔽。防护材料为铅、铁、水泥等。
4.对作业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有血液系统疾病、晶体浑浊、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皮肤疾病、严重的呼吸、消化、泌 尿、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精神异常者,不能从事放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