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框架、工作程序、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
GBZ 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通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定性或定量地测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 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3.2
接触浓度 exposure concentration
风险评估中估算每个劳动者接触于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是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或最高容许浓度,经接触时间特征校正后的校正值。
3.3
参考接触浓度 referenc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人群连续吸入某接触浓度的化学有害因素,在其一生中都可能不会发生某种健康风险所对应的接触 浓度值。
3.4
参考剂量 reference dose
人群终生接触某剂量水平的化学有害因素,在其一生中都可能不会发生某种健康风险所对应的接触剂量。
3.5
吸入单位风险 inhalation unit risk
劳动者连续接触于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为1μg·m-3所引起的超过一生癌症危险度估计值的上限 值,又称斜度系数。
3.6
危害商数 hazard quotient
经吸入化学有害因素导致的非致癌风险水平,为接触单一化学有害因素的接触浓度与其相应参考接 触浓度的比值。
3.7
危害指数 hazard index
多种化学有害因素危害商数的计算值。
3.8
致癌风险值 carcinogenic risk
经吸入化学有害因素导致的癌症风险水平。
3.9
相似接触组 similar exposure group
一组对某一化学有害因素有相同接触特征的劳动者,组内劳动者的工作任务、操作方式及频次、工 作流程、所用物料均具有相似性。
3.10
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措施,该措施包括任何流程、策略、设施、操作或其他行动。
4 风险评估框架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框架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评估、接触评估和风险 特征描述四个要素,见图1。
6 评估方法
6.1 危害识别
6.1.1 内容
危害识别是发现、确认、描述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危害的过程,其任务是识别工作场所存在 的化学有害因素,及其对接触职业人群是否引起职业性损伤,以及损伤发生的条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识别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种类、接触途径和操作方式等情况。
6.1.2 资料收集
收集化学有害因素的化学名称、CAS号、商品名、同义词、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纯度及杂质 含量、聚集状态、颜色、气味、密度、分散度、熔点、沸点、饱和蒸气压及蒸气密度、闪点、空气中爆 炸浓度极限、溶解度、化学反应特性及稳定性等理化特性资料;毒性、致敏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 毒理学资料及危害等级资料。
6.1.3 现场调查
6.1.3.1 生产工艺及化学有害因素基本情况
6.1.3.1.1 主要包括可能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工艺流程、原辅料的规格及使用量、中间产物、产品和 副产品的产量、储运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a) 查看货物清单、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包装标签; b) 检查存放或使用化学有害因素的所有地点;
c) 分析生产工艺中每一生产环节可能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
d) 分析副产品、杂质、成品和废弃物(垃圾、残渣和逸散物等)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与含量; e) 分析维修、清洁、污水处理或测试等工作流程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
6.1.3.1.2 化学品基本信息调查表见附录 B。
6.1.3.2 劳动者接触情况及危害控制措施
接触情况包括劳动者作业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频率、接触量等,劳动者应 包括接触或可能接触于化学有害因素的所有在岗职工及外围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维护、维修、研 发、化验、清洁等岗位。岗位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基本信息调查表可见附录C。
危害控制措施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 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危害控制措施调查表见附录D。
6.1.4 职业健康检查
对既往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新近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不明原因的健康损害进行分析,以识别可能 造成健康损害的化学有害因素。
6.1.5 采样检测
对生产或使用混合性化学品的工作场所或出现不明原因健康损害时,应根据GBZ 159及GBZ/T 160
等系列标准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
6.2 危害特征评估
6.2.1 内容
危害特征评估是通过分析化学有害因素的流行病学、自身特性、毒理学(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 等资料,掌握化学有害因素接触剂量与劳动者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确定危害等级的过程。
6.2.2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主要包括可能存在或产生该化学有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接触人群、接触时间及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浓度或劳动者接触浓度;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该化学有害因素 在不同作用水平的机体反应资料(包括急、慢性实验研究,急、慢性中毒病例资料,职业人群接触水平 与健康状况相关资料等)。
6.2.3 自身特性资料
自身特性资料主要包括化学结构、理化特性、构效关系确定的化学物的危害性。
6.2.4 毒理学资料
毒理学资料主要包括毒性、致敏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毒理学资料及危害等级资料。
6.2.5 危害特征评估分级方法
6.2.5.1 危险度(R-phrases)分级
根据欧盟危害分类系统的危险度或职业接触限值范围进行分级,按照危害水平由小到大分为5级
(A~E),另有S级体现皮肤和眼部危害,具体方法见附录E.2。
6.2.5.2 基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理化特性和毒理学资料,依据GBZ 230 进行危害特征分级。
6.2.5.3 基于美国工业医师协会(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ACGIH) 或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毒性分级
根据ACGIH或IARC的毒性分级,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危害特征分级。具体方法可见附录F.2。
6.2.5.4 基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的参考接触浓度和吸入单 位风险分级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的剂量-反应关系参数(如参考接触浓度或吸入单位风险)进行危害特征分 级,具体方法见附录G。常见化学有害因素的参考接触浓度见附录H,常见致癌化学有害因素的吸入单 位风险见附录I。
6.2.5.5 基于流行病学资料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级
6.2.5.5.1 对于已开展大量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的化学有害因素,可运用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的方法, 计算剂量-反应关系或相对危险度。
6.2.5.5.2 对于缺乏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化学有害因素,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既往急性中 毒和慢性职业中毒病例,并对新近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职业性疾患病例进行分析。将劳动者根据接触浓度或累积接触剂量进行分组,对不同浓度或不同剂量组、对照组的劳动者健康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显
著性检验;对健康损害的性质、指标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分析,对健康损害的程度及其与接触浓度的 剂量-反应关系和生物学意义进行评估。
6.3 接触评估
6.3.1 内容
接触评估是确定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剂量及接触情况的过程,为准确评估每位劳动者的接触水 平,可根据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工作岗位等建立相似接触组,选取各组有代表性的劳动者进行接触评 估。
6.3.2 定性评估
综合考虑化学有害因素的物理特性和使用量,分别对固态化学品和液态化学品进行接触分级,均分 为4级。固态化学品接触分级(exposure predictor band solid,EPS)及液态化学品接触分级(exposure predictor band liquid,EPL),具体方法见附录E.3。
6.3.3 半定量评估
6.3.3.1 接触比值评估
当可获得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且已制定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OEL,包括最高 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将接触浓度(E)与职业接触限值(OEL) 进行比较,以E/OEL的最大值确定接触等级,具体方法见附录F.3.1。
6.3.3.2 接触指数法
当无法获得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或某些化学有害因素未制定相应的职业接触限 值时,可根据6.1.2的调查结果,计算接触指数,确定接触等级。具体方法见附录F.3.2。
6.3.3.3 综合指数法
综合考虑化学有害因素的物理特性、危害控制措施、使用量、接触时间及接触水平,将6.3.3.1中 的接触比值纳入6.3.3.2的接触指数矩阵模型中,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方法见附录F.3.3。
6.3.4 定量评估
根据劳动者每天的接触剂量,结合劳动者的期望寿命或接触工龄计算风险指数。根据化学有害因素 的危害特征,定量评估分为非致癌风险评估和致癌风险评估,非致癌风险评估方法见附录G.1,致癌风 险评估方法见附录G.2。
6.4 风险特征描述
6.4.1 内容
风险特征描述是通过对危害特征评估和接触评估的结果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对策可见附录J。根据6.2的危害特征评估方法和6.3的接触评估方法,进行风险 特征描述。
6.4.2 定性评估
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特征等级和接触等级,形成矩阵,判定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及应用举例见 附录E。
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可作为职业接触限值评估的一种筛选和代替方法,为中小企业制定健康风险控制 对策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大型企业识别健康风险关键控制点的一种工具。
6.4.3 半定量评估
根据6.2评估得出的危害特征等级及6.3.3评估得出的接触等级,判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模型及应 用举例可见附录F。还可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 素的权数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具体方法参照GBZ/T 229.2执行。
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可作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一种工具,并为选择适宜的优 先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6.4.4 定量评估
非致癌风险评估可根据接触浓度计算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HQ),获得非致癌风险值。风险评估 模型及应用举例见附录G.1。
致癌风险评估可根据吸入单位风险、接触剂量、接触工龄等,计算致癌的吸入超额个人风险。风险 评估模型及应用举例见附录G.2。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可作为对已知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浓度、接触时间及接触工龄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开 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的一种工具。
7 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完整版下载:http://bbs.zywsw.com/thread-961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