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规范突破性的做了一些事情,提出了一些数据性概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秤杆子。
一是:GBZ 2.1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职业接触:即接触限值10%的暴露。这个概念很重要,好比80分贝作为噪声作业标准一样。低于10%限值相当于大气环境标准,24小时接触大人小孩老人都能健康生活。
二是: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中提出的行动水平:即接触限值50%的水平。何谓行动?即接触超过这个水平的浓度,要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培训。
三是:GB/T 18664-200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图1中提出的如果工作场所浓度超过接触限值了(即危害因数>1),就要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四是: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表B.1提出,综合指数小于等于1,评价等级为Ⅰ级,合格环境;1-1.2,Ⅱ级,基本合格;1.2-1.5,Ⅲ级,限期整改;如果综合指数大于1.5,评价分级为Ⅳ,综合评价不合格。
五是:GBZ/T 229-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化学物根据有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浓度+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分级;粉尘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浓度+劳动强度分级;高温根据接触时间+WBGT高低+劳动强度分级;噪声分级比较简单,只根据噪声强度进行分级。这四个分级标准把工作场所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危害。提出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原则。最新颁布的GBZ 188-2014的某些有害因素在岗期间的体检周期还根据这个标准的分级结果确定。
六是: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在岗期间体检周期很多有害因素是根据空气浓度是否超标确定的,但新颁布的2014版本似乎没这个规定了。生物指标也开始有分级概念了,比如铅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是根据血铅或尿铅确定的。当然,在之前的某些职业病诊断标准中也有这些数据等级表述。
目前还有很多数据打架的现象,比如:1、卫生部颁布的WS/T 405-2012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2012-12-25发布,2013-08-01实施),表1中国成年人群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区间为3.5-9.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6.3。但最新颁布的GBZ 188 还把白细胞低于4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作为判断职业禁忌证的标准,GBZ 68-200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还把这两个数据作为轻度苯中毒的诊断依据! 2、虽然GBZ/T 224-2010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已经明确的提出大于80分贝为噪声作业,但GBZ 49-2007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附录A.2的噪声作业史定义”指在超过GBZ 2 所规定的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的噪声作业,即工作场所的作业人员8h 等效接触噪声限值大于等于85分贝“,数据严重冲突! 对于这种数据打架现象,有些人认为以标准为准,但明智的专家认为应当与时俱进,根据最新颁布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者 朱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