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根据该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总体布局及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辅料,经现场调查,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工人操作的方式,以生产岗位划分评价单元,共划分为5个评价单元:冰机房岗位、中和-浓缩岗位、干燥塔岗位、热风炉岗位、包装岗位。经分析确定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煤尘、其它粉尘)、氨、高温、噪声、电离辐射。评价单元划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见表5。
表5 评价单元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评价单元 |
主要场所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冰机房岗位 |
冰机房、冰机控制室 |
氨 |
中和-浓缩岗位 |
氨化反应器料位计、Ⅱ效蒸发器料位计、Ⅰ效蒸发器料位计 |
电离辐射 |
干燥塔岗位 |
干燥塔出料口、氨化反应器循环泵 |
粉尘、噪声 |
热风炉岗位 |
热风炉作业区 |
粉尘、噪声、高温 |
包装岗位 |
包装作业区 |
粉尘、噪声 |
粉尘:该建设项目的产品磷酸一铵在从干燥塔出料口进入出料皮带过程,会产生粉尘,由于磷酸一铵易粘附在出料口管壁上,当粘附到一定程度后,使出料不均匀,就会产生较大粉尘,另外磷酸一铵在从出料皮带到包装机的传送及包装过程会产生粉尘。在热风炉工艺过程中,劳动者需定时将煤堆到自动加煤机的取煤口,工人在挖煤、运煤过程中会产生煤尘。
氨:液氨在从球罐到氨气化器的输送过程中,均可能从管道及设备的交接或阀门处泄露,特别是冰机房,最可能产生氨。
高温:在热风炉工艺过程中存在高温。
噪声:该建设项目中热风炉使用的鼓风机会产较大的噪声,另外项目中多处使用到泵机,也会产生噪声。
电辐射:该项目在氨化反应器、Ⅱ效蒸发器和Ⅰ效蒸发器上都使用了放射源为CS137的料位计,可产生电离辐射。
粉尘、氨、高温、噪声及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情况详见表6。
表6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类别 |
职业病危害因素 |
可引起的职业病或对人体的危害 |
粉尘 |
煤尘、其它粉尘 |
尘肺等呼吸系统疾患 |
化学因素类 |
氨 |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 |
物理因素类 |
高温 |
职业性中暑 |
电离辐射 |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等 |
|
噪声 |
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
该项目采用的轮班劳动会导致“轮班劳动不适综合征”,热风炉操作工进行挖煤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弯腰的强迫体位,包装人员需长时间站立,均易造成工人疲劳。控制室中空气流通较差,且操作工人需长时间在电脑前,操作单一且需要集中精力,容易造成工人精神疲劳。
该项目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度,另外本项目利旧部分冰机房中设有8人,本项目合计52人。该项目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见表7。
表7 该项目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序号 |
岗位 |
人数 |
职业危害因素 |
接触情况 |
1 |
冰机房岗位 |
8 |
氨 |
每班在冰机房控制室内停留5小时,冰机房内停留3小时。 |
2 |
中和-浓缩岗位 |
4 |
电离辐射 |
每小时巡检一次,每次在三处存在电离辐射的场所各停留约5分钟。 |
3 |
干燥塔岗位 |
4 |
粉尘 |
每班在干燥出料场所停留约2小时 |
4 |
皮带巡检岗位 |
4 |
粉尘 |
每小时巡检一次。 |
5 |
包装岗位 |
8 |
粉尘 |
每班在包装场所工作8小时。 |
6 |
热风炉岗位 |
8 |
粉尘、噪声、高温 |
每班在控制室停留3小时,加煤操作2小时,热风炉观察孔旁操作3小时。 |
7 |
中控室岗位 |
4 |
/ |
/ |
8 |
管理及技术人员 |
12 |
/ |
/ |
|
合计 |
52 |
/ |
|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针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粉尘、氨、高温、噪声、电离辐射进行了检测。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和所使用的仪器见表7。
表8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检测仪器 |
粉尘 |
滤膜重量法 |
DFC-3BT粉尘采样器 1/10000分析天平 |
氨 |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SQC-1000大气采样器 721分光光度计 |
高温 |
现场检测 |
2000型WBGT指数仪 |
噪声 |
现场检测 |
HS6288B噪声频谱分析仪 |
电离辐射 |
现场检测 |
451P型X、γ、β射线巡测仪 |
检测时,该项目中各生产设备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生产基本达到满负荷。
检测日期为2008年9月2日、3日、4日连续三个工作日,粉尘和氨每日上、下午各采样一次,每次三个样,高温分别在工作开始后半小时、工作中、工作结束前半小时检测一次;噪声每日上、下午各检测一次。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按采样/检测技术规范设置检测点,详见表9,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平面布置见附6。
表9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
检测项目 |
评价单元 |
检测点/场所 |
粉尘 |
干燥塔岗位 |
干燥塔出料口 |
包装岗位 |
包装处 |
|
热风炉岗位 |
热风炉旁 |
|
氨 |
冰机房岗位 |
2号冰机、冰机房控制室 |
高温 |
热风炉岗位 |
热风炉观察孔旁、热风控制室 |
噪声 |
干燥塔岗位 |
干燥塔出料口、氨化应器循环泵 |
包装岗位 |
包装区 |
|
热风炉岗位 |
热风炉区、热风炉控制室 |
|
/ |
主控制室、车间办公室 |
|
电离辐射 |
中和-浓缩岗位 |
氨化反应器料位计、Ⅱ效蒸发器料位计、Ⅰ效蒸发器料位计 |
4.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各场所粉尘的检测结果见表10。
表10 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评价单元 |
检测点 |
接触时间(时) |
样品数 |
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 |
|||
2日 |
3日 |
4日 |
标准 |
||||
热风炉岗位 |
热风炉旁 |
5 |
18 |
1.3 |
1.1 |
7.5 |
8 |
包装岗位 |
包装处 |
8 |
18 |
3.7 |
5.3 |
7.7 |
16 |
干燥塔岗位 |
干燥塔出料口 |
2 |
18 |
2.9 |
2.7 |
5.3 |
16 |
*注:根据粉尘的超限倍数计算。
经检测结果表明:热风炉岗位、包装岗位及干燥塔岗位场所内的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根据粉尘检测结果及相应的工人接触时间计算各岗位粉尘的时间加权浓度,计算结果见表11。
表11 粉尘的时间加权浓度结果
评价单元 |
粉尘种类 |
时间加权浓度(mg/m3) |
|||
2日 |
3日 |
4日 |
标准 |
||
热风炉岗位 |
煤尘 |
0.7 |
0.4 |
1.8 |
4 |
包装岗位 |
其它粉尘 |
2.6 |
2.6 |
4.3 |
8 |
干燥塔岗位 |
其它粉尘 |
0.4 |
0.4 |
0.6 |
8 |
计算结果表明:热风炉岗位、包装岗位及干燥塔岗位场所内粉尘时间加权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冰机房岗位场所内氨的检测结果见表12。
表12 氨的检测结果
评价单元 |
检测点 |
样品数 |
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 |
|||
2日 |
3日 |
4日 |
标准 |
|||
冰机房岗位 |
2号冰机 |
18 |
<0.13 |
<0.13 |
<0.13 |
30 |
冰机房控制室 |
18 |
<0.13 |
<0.13 |
<0.13 |
30 |
检测结果表明:冰机房岗位场所中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基本均低于检出限,因此其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热风炉岗位作业场所的综合温度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3 热风炉岗位作业场所的综合温度检测结果
评价单元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
接触时间 |
接触时间率 |
WBGT限值(℃) |
WBGT检测结果(℃) |
||
22日 |
23日 |
24日 |
|||||
热风炉观察孔旁 |
Ⅰ |
180min |
37.5% |
33 |
31.1 |
31.1 |
31.2 |
热风炉控制室 |
Ⅰ |
180min |
37.5% |
33 |
23.5 |
23.6 |
23.6 |
检测结果表明:热风炉观察孔场所内的WBGT指数大于为
各场所噪声检测结果详见表14。
表14 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评价单元 (检测场所) |
检测结果[dB(A)] |
接触时间(h) |
标准 [dB(A)] |
危害指数 |
|||
2日 |
3日 |
4日 |
|||||
热风炉岗位 |
热风炉区 |
89.6 |
90.2 |
90.4 |
5 |
85 |
0.9 |
热风炉控制室 |
73.6 |
73.8 |
73.9 |
3 |
75 |
<0 |
|
包装岗位 |
包装区 |
84.3 |
84.4 |
84.4 |
8 |
85 |
<0 |
干燥塔岗位 |
氨化反应器循环泵区 |
87.2 |
85.1 |
86.1 |
2 |
91 |
<0 |
总控制室 |
66.7 |
66.8 |
66.9 |
8 |
75 |
<0 |
|
车间办公室 |
62.8 |
62.7 |
62.8 |
8 |
75 |
<0 |
现场检测结果表明:除热风炉区内的噪声强度均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外,其它场所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经对各场所噪声强度进行分级,热风炉区的噪声危害指数为0.9范围内,为轻度危害,其它场所危害指数均小于零,为安全作业。
各放射源的电离辐射强度检测结果见表达15。
表15 电离辐射强度检测结果
放射源位置 |
剂量当量率(μSv/h) |
||||||||
距源容器表面 |
距源容器表面 |
源周围工作场所 |
|||||||
2日 |
3日 |
4日 |
2日 |
3日 |
4日 |
2日 |
3日 |
4日 |
|
氨化反应器料位计 |
10.8 |
10.2 |
11.0 |
1.61 |
1.40 |
1.52 |
0.25 |
0.20 |
0.20 |
Ⅱ效蒸发器料位计 |
3.46 |
3.91 |
2.97 |
1.17 |
1.22 |
1.34 |
0.25 |
0.17 |
0.13 |
Ⅰ效蒸发器料位计 |
2.63 |
3.08 |
3.00 |
1.35 |
1.55 |
1.33 |
0.18 |
0.19 |
0.24 |
控制值 |
2.5≤H<25 |
0.25≤H<2.5 |
/ |
现场检测及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上述三处放射源的源容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