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4.1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4.1.1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4.1.1.1破碎筛分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原矿石在卸下、下料、破碎、筛分、转运过程中产生。
噪声:原矿石在卸下、下料、破碎、筛分过程中由于机械的运转、原矿石的碰撞产生的机械性噪声。
振动:原矿石在卸下、下料、破碎、筛分、转运过程中由于机械的运转、原矿石的碰撞产生的振动。
不良气象条件:原矿石在卸下、下料过程中,在夏天,由于露天作业,可以接触高温、强太阳辐射、日光紫外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冬天,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可以接触低温职业病危害因素。
电离辐射:原矿石中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
夜班作业、轮班作业、单调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实行三班三倒,不可避免会有夜班作业,可能会对工人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引起“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另外,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
4.1.1.2球磨浮选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粉料在球磨过程中产生。
噪声:球磨机球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性噪声。
振动:球磨机球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铅尘:浮选过程中浮选泡沫破裂散发到空气中的铅尘。
铅烟:球磨机旁取样室化学分析时矿石加热分析时接触。
石灰尘:选锌时,在铅尾矿管中加入
毒物:选铅和锌时,加入各种浮选药剂,可接触七水硫酸锌、亚硫酸纳、25#黑药、丁胺黑药、乙硫氮、硫酸铜、丁基黑药、2#油、石灰、异戊基黄药、乙基黄药、硫化钠、BK301捕获剂等。
夜班作业、轮班作业、单调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实行三班三倒,不可避免会有夜班作业,可能会对工人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引起“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另外,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
4.1.1.3浓缩过滤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精矿在浓缩过程中压缩泵产生、过滤过程中过滤机产生。
铅尘:铅精矿在过滤过程中和产品外运过程中接触。
其他粉尘:锌精矿在过滤过程中和产品外运过程中接触。
硝酸:精矿在过滤过程中使用。
草酸:清洗滤板时接触。
夜班作业、轮班作业、单调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实行三班三倒,不可避免会有夜班作业,可能会对工人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引起“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另外,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
4.1.1.4尾矿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压缩泵把循环澄清水打到高位水池时产生。
砷化氢:尾矿中砷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酸雨或废水处理加入硫酸)产生。
硫化氢:尾矿中硫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酸雨或废水处理加入硫酸)产生。
夜班作业、轮班作业、单调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实行三班三倒,不可避免会有夜班作业,可能会对工人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引起“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另外,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
4.1.1.5辅助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
辅助单元包括化验室部分、配电室、检修部分等。
化验室部分:可以接触盐酸、硫酸、硝酸、各种碱类及矿石分析时接触铅烟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配电室部分:可以接触工频电场、电磁噪声等。
检修部分:在设备大修和日常检修过程中由于固定的工作岗位,检修时间紧、劳动强度大、有时存在两班、三班连续作业,作业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复杂。在破碎筛分单元检修时可以接触粉尘、噪声、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球磨浮选单元检修时可以接触铅尘、其他粉尘、噪声、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焊接过程时可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设备维护时可接触苯、甲苯、二甲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夜班作业、轮班作业、单调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实行三班三倒,不可避免会有夜班作业,可能会对工人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引起“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另外,长期从事相同的工作,由于工作内容相同,缺乏新意,容易感觉工作枯燥,造成倦怠、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影响。
4.1.2劳动定员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4.1.2.1劳动定员及生产班制
该建设项目共有职工104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19人。管理人员及生产辅助后勤人员26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78人。
车间生产班制为三班三运转制,每年工作330天,每班工作8小时。
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为常白班,每天8小时工作制。具体人员及班制见表4-1。
表4-1工作人员分布及工作班制
序号 |
车间 |
工种 |
人数 |
运转方式 |
备注 |
|
男 |
女 |
|||||
1 |
破碎筛选车间 |
铲车工 |
5 |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破碎工、筛分工 |
11 |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
2 |
球浮车间 |
球磨工 |
7 |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浮选工 |
6 |
2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
制样工 |
0 |
3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
3 |
过滤车间 |
压滤工 |
9 |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4 |
尾矿坝 |
尾矿工 |
8 |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5 |
实验室 |
实验员 |
3 |
7 |
三班三运转 |
月假5天 |
6 |
机修车间 |
焊工、电工 |
14 |
|
白班 |
月假5天 |
7 |
选厂办 |
管理员 |
8 |
2 |
白班 |
月假5天 |
8 |
生产辅助 |
保卫、仓库 |
12 |
|
白班 |
月假5天 |
炊事员 |
1 |
3 |
白班 |
月假5天 |
||
卫生员 |
1 |
2 |
白班 |
月假5天 |
||
合计 |
|
|
85 |
19 |
|
|
对该建设项目各工种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4-2。
表4-2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表
生产单元 |
工种 |
每班人数 |
接触时间或工作情况 |
主要职业病 危害因素 |
破碎筛分单元 |
铲车工 |
1 |
每天推料三次,每次约10分钟 |
粉尘、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高温、太阳辐射、紫外线、低温 |
破碎工 |
1 |
每天8:00~12:00开机巡视;12:00~12:30吃饭休息;12:30~16:00开机巡视 |
粉尘、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
|
筛分工 |
1 |
夜班 16:00~16:30停机 16:30~17:30开机 17:30~18:00吃饭 18:00~22:00开机 22:00~24:00打扫卫生 |
粉尘、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
|
粉料工 |
1 |
夜班 16:00~16:30停机 16:30~17:30开机 17:30~18:00吃饭 18:00~22:00开机 22:00~24:00打扫卫生 |
粉尘、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
|
球磨浮选单元 |
球磨工 |
4 |
每小时巡视1次,每次10分钟,每2小时配药1次,每次10分钟 |
粉尘、噪声、振动、石灰尘、化学药剂、电离辐射 |
浮选工 |
4 |
每天吃饭30分钟,其余时间巡视 |
铅尘、其他粉尘、化学药剂 |
|
采样工 |
1 |
8:00~8:05取样 8:05~9:35制样 9:35~9:55送样 9:55~10:25取样、打扫卫生 10:25~10:55制样 10:55~11:25送样 11:30~12:30吃饭 12:30~12:35取样 12:35~13:05制样 13:05~13:35送样 13:35~16:00休息 |
铅烟、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热辐射、电离辐射 |
|
浓缩过滤单元 |
浓缩工 |
1 |
每天开机6小时30分钟 |
噪声 |
过滤工 |
1 |
硝酸清洗1小时30分钟,其余时间过滤 |
铅尘、其他粉尘、硝酸、噪声 |
|
尾矿单元 |
尾矿工 |
2 |
8:00~8:20交接班 8:20~9:20人工堆坝 9:20~9:50休息 9:50~11:30人工堆坝 11:30~13:00休息 13:00~14:10人工堆坝 14:10~14:40休息 14:40~15:30人工堆坝 15:30~16:00交接班 |
噪声、硫化氢、砷化氢 |
辅助单元 |
化验员 |
3 |
每天检验3小时 |
酸、碱、铅烟 |
电工 |
2 |
不定时工作 |
工频电场、电磁噪声 |
|
电焊工 |
2 |
不定时工作 |
电焊烟尘、锰 |
4.1.3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1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1.1接触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破碎筛分单元的铲车司机、破碎工、筛分工、粉料工;球磨浮选单元的球磨工、浮选工、采样工;浓缩单元的过滤工;辅助单元的电焊工等。
4.1.3.1.2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由于粉尘对上呼吸道粘膜的作用,使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大量分泌粘液,引起肥大性鼻炎。此后粘膜细胞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危害严重能导致尘肺。
该建设项目可以引起法定职业病:矽肺和电焊工尘肺。
粉尘职业禁忌症:(1) 活动性肺结核病、(2) 慢性阻塞性肺病、(3) 慢性间质性肺病、(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4.1.3.2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2.1接触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破碎筛分单元的铲车司机、破碎工、筛分工、粉料工;球磨浮选单元的球磨工、采样工;浓缩单元的浓缩工、过滤工;尾矿单元的尾矿工;辅助单元的电工等。
4.1.3.2.2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其危害的有关因素,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一般认为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则危害大。其他如噪声的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也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此外,生产性噪声对接触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该建设项目可以引起法定职业病:噪声聋。
噪声职业禁忌症:(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 和2000Hz 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2)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3)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4)Ⅱ期和Ⅲ期高血压、(5)器质性心脏病。
4.1.3.3振动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3.1接触振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破碎筛分单元的铲车司机、破碎工、筛分工、粉料工;球磨浮选单元的球磨工、采样工等。
4.1.3.3.2振动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振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表现在:⑴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不稳、心律不稳等,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如触觉、温热觉、疼觉、尤其是振动觉最早出现迟纯。⑵40~300HZ的振动能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表现为末梢血管痉孪、脑血流图异常。心脏方面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房内、室内、房室间传导阻滞以及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⑶握力下降,肌电图异常肌纤维颤动,肌萎缩和疼痛等。⑷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动易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骨的X线片上可见骨岛形成、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⑸振动引起的听力变化以125~250HZ频段的听力下降为特点。但在早期仍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而后才出现低频音听力下降,振动和噪声有联合作用。⑹长期使用振动工具严重时可产生局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是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简称白指)。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是振动频率、加速度和振幅。寒冷是发病的主要外部条件之一。
振动职业禁忌症:(1) 周围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 雷诺病。
4.1.3.4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4.1接触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破碎筛分单元的铲车司机、破碎工、筛分工、粉料工;球磨浮选单元的球磨工、采样工等。
4.1.3.4.2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电离辐射以两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即体外照射与体内照射。在电离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的一次或数次照射,可发生急性放射病。在从事放射性工作中,如防护不当,机体长期受到超容许剂量的体外照射,或有放射性物质经常少量进入并蓄积在体内,则可引起慢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也可能是急性放射病转化的结果。电离辐射主要作用于局部时,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作用于眼部时,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电离辐射尚具有远期效应,可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此外,尚有致癌作用,对生育、遗传及后代也有不良影响。
4.1.3.5铅烟或铅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5.1接触铅烟或铅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球磨浮选单元的浮选工、采样工;浓缩过滤单元的过滤工;包装铲车工;化验室化验员等。
4.1.3.5.2铅烟或铅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铅为一种质地柔软的蓝灰色金属,铅作业中的铅以蒸气和烟尘的形式逸散,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生产过程中,呼吸道吸入是主要途径,其次是消化道,无机铅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皮肤。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床上表现为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偶尔也可发生职业性亚急性中毒,表现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等。女工可引起月经失调、流产等。
该建设项目可以引起法定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职业禁忌症:(1) 贫血、(2) 卟啉病、(3)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4.1.3.6硫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6.1接触硫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尾矿单元的尾矿工等。
4.1.3.6.2硫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侵入途径主要是吸入。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迅速窒息而死亡。当浓度为70~150 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浓度为700 mg/m3时,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浓度为1000 mg/m3以上时,可引起呼吸麻痹,迅速窒息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引起神衰征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
该建设项目可以引起法定职业病:硫化氢中毒。
职业禁忌症:(1)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 伴肺功能损害的呼吸系统疾病、(3) 器质性心脏病。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1.3.7砷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7.1接触砷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尾矿单元的尾矿工等。
4.1.3.7.2砷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砷化氢侵入途径主要是吸入。砷化氢是强烈溶血毒物,红细胞溶解后的产物可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衰竭。急性中毒:一般在十多小时内即出现溶血症状和体征。累者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巩膜轻度黄染、尿色深暗;较重者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尿呈酱油色甚至黑色,黄疸加深,肝脏肿大;严重导致急性肾功衰竭,病人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出现尿闭,可因急性心力衰竭和尿毒症而死亡。慢性影响:长期在低浓度环境中作业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较重者可有多发性神经炎,常伴有贫血。
该建设项目可以引起法定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职业禁忌症:(1) 贫血、(2)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3) 慢性肾小球肾炎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的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1.3.8氯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8.1接触氯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辅助单元的化验员。
4.1.3.8.2氯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放,从加工过程的废气中回收氯化氢。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1.3.9硫酸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9.1接触硫酸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辅助单元的化验员。
4.1.3.9.2硫酸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面罩,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4.1.3.10硝酸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1.3.10.1接触硝酸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或者岗位
包括辅助单元的化验员、浓缩过滤单元的过滤工。
4.1.3.10.2硝酸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粘膜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皮肤接触引起灼伤。口服硝酸,引起上消化道剧痛、烧灼伤以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至窒息等。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07)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 工频电场》(GBZ/T189.3-2007)等要求,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情况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检测组进驻现场采集样品和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4.2.1采样检测时已满足下列条件
采样对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要求。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生产设备满负荷运行,职业病防护设备正常运行。
4.2.2检测内容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确定以下检测内容:
粉尘:包括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
毒物:包括盐酸、硫酸、硫化氢、砷化氢、铅烟、铅尘、二氧化氮。
噪声:包括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工作地点噪声A声级、噪声频谱分析。
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强度。
电离辐射:空气中γ射线比释动能率。
采光:包括各建筑物采光情况。
照明:检测工作场所夜间照度值及照度均匀度。
微小气候:检测工作地点的气温、气湿、风速等。
各类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和控制点风速,罩口面积等。
由于本次检测过程中未进行电焊、喷漆等作业,故未对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检测期间不是高温季节,未对高温、太阳辐射、日光紫外线进行检测。
在浮选过程中,加入的七水硫酸锌、亚硫酸纳、25#黑药、丁胺黑药、乙硫氮、硫酸铜、丁基黑药、2#油、石灰、异戊基黄药、乙基黄药、硫化钠、BK301捕获剂等,由于有些药品无毒性或者毒性较弱或者国家未制定相应地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或者用量太少等原因,故未对上述药品进行检测。
4.2.3检测对象和检查点的确定
4.2.3.1粉尘检测对象和检测点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确定。粉尘浓度采用作业工人佩戴个体采样器的方法采样(表4-3),同时为了了解个别工作岗位的粉尘浓度的特殊情况,对易发生泄露的关键设备和部位进行定点采样(表4-4)。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体采样检测一览表
编号 |
单元 |
采样对象 |
值班人员 |
采样人数 |
采样天数 |
有害因素种类 |
1 |
破碎筛分单元 |
铲车工 |
1 |
1 |
3 |
粉尘、噪声 |
2 |
破碎工 |
1 |
1 |
3 |
粉尘、噪声 |
|
3 |
筛分工 |
1 |
1 |
3 |
粉尘、噪声 |
|
4 |
粉料工 |
1 |
1 |
3 |
粉尘、噪声 |
|
5 |
球磨浮选单元 |
球磨工 |
4 |
2 |
3 |
粉尘、噪声 |
6 |
浮选工 |
4 |
2 |
3 |
铅尘 |
|
7 |
浓缩过滤单元 |
浓缩工 |
1 |
1 |
3 |
噪声 |
盐酸、硫酸、二氧化氮、铅烟、铅尘、硫化氢、砷化氢等检测点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确定(表4-4).
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硫酸、二氧化氮,与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铅烟、铅尘、一氧化氮等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的结果。结合作业工人在工作时的接触时间,计算作业工人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盐酸、硫化氢、砷化氢等采用短时间定点采样的方法,检测出工作日内工作地点的最高浓度,作为评价的使用值。
表4-4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检测点设置表
编号 |
采样地点 |
粉尘浓度 |
盐酸 |
硫酸 |
铅烟 |
铅尘 |
NOx |
H2S |
AsH3 |
噪声 |
1 |
铲车驾驶室 |
1 |
|
|
|
|
|
|
|
1 |
2 |
颚式破碎机观察点 |
1 |
|
|
|
|
|
|
|
1 |
3 |
圆锥破碎机观察点 |
1 |
|
|
|
|
|
|
|
1 |
4 |
振动筛一楼 |
1 |
|
|
|
|
|
|
|
1 |
5 |
振动筛二楼 |
1 |
|
|
|
|
|
|
|
1 |
6 |
粉料仓下料口 |
1 |
|
|
|
|
|
|
|
1 |
7 |
球磨机下料口 |
1 |
|
|
|
|
|
|
|
1 |
8 |
球磨机巡视点 |
1 |
|
|
|
|
|
|
|
1 |
9 |
采样间 |
|
|
|
1 |
|
|
|
|
1 |
10 |
铅浮选粗选槽 |
|
|
|
|
1 |
|
|
|
|
11 |
铅浮选扫选槽 |
|
|
|
|
1 |
|
|
|
|
12 |
铅浮选精选槽 |
|
|
|
|
1 |
|
|
|
|
13 |
锌浮选粗选槽 |
1 |
|
|
|
|
|
|
|
|
14 |
锌浮选扫选槽 |
1 |
|
|
|
|
|
|
|
|
15 |
锌浮选精选槽 |
1 |
|
|
|
|
|
|
|
|
16 |
铅浓缩池 |
|
|
|
|
|
|
|
|
1 |
17 |
锌浓缩池 |
|
|
|
|
|
|
|
|
1 |
18 |
锌过滤机 |
|
|
|
|
|
1 |
|
|
|
19 |
铅过滤机 |
|
|
|
|
|
1 |
|
|
|
20 |
化验室 |
|
1 |
1 |
1 |
|
1 |
|
|
|
21 |
尾矿 |
|
|
|
|
|
|
1 |
1 |
1 |
噪声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 噪声》确定采样对象和采样点(表4-3、表4-4)。
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 工频电场》确定采样点。
照明: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和《室内照明测量方法》的规定,确定检测点,检测各类场所的照度值,并计算照度均匀度。
采光:按照《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采光测定方法》的规定,确定检测点.
气象条件:按照《高温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的规定,检测各工作点的气温、气湿、风速等。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采样与检测方法见表4-5。
采样结束后,采样记录由厂方陪同人员签字。
表4-5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及分析方法
编号 |
检测项目 |
采样方法 |
采样流量(L/min) |
采样时间(min) |
检测和分析方法 |
1 |
粉尘浓度(个体) |
过氯乙烯滤膜 |
2 |
480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
2 |
粉尘浓度(定点) |
过氯乙烯滤膜 |
20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
3 |
粉尘分散度 |
过氯乙烯滤膜 |
|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
4 |
游离二氧化硅 |
降尘 |
|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 |
5 |
铅烟 |
微孔滤膜 |
5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6 |
铅尘(个体) |
微孔滤膜 |
5 |
480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7 |
铅尘(定点) |
微孔滤膜 |
1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8 |
盐酸 |
液体吸收 |
0.5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氯化氢和盐酸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
9 |
硫酸 |
微孔滤膜 |
5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硫酸的氯化钡比浊法》 |
10 |
二氧化氮 |
液体吸收 |
0.5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 |
11 |
硫化氢 |
液体吸收 |
0.5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 |
12 |
砷化氢 |
液体吸收 |
0.5 |
15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
4.2.6 检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根据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别采样。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超限倍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铅尘、铅烟等),采用长时间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一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定点采样需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最高时段采样,每日至少采样2次,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对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但无法进行长时间个体采样的二氧化氮、硫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定点短或长时间采样方法,用TWA评价时,每个检测点在不同浓度段进行采样检测,一次采样时间15~40分钟,每日采样检测2~4次,连续采样检测三个工作日;用STEL评价时,选择检测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检测,每次采样检测时间为15分钟,连续采样检测三个工作日。
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盐酸、硫化氢、砷化氢在工作场所浓度最高时采样,每日至少两次,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气温、气湿和风速在晴天时测定,每个需测定的工作场所测定1-3 次。
照度的测定,每个需测定的工作场所每日测定一次,连续测定三天,根据评价要求分别测定工作台面、参考工作面(0.75米)、操作位、地面,测定点数以能满足计算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为准。
噪声强度的测定,作业工人佩戴个体声级计测定工作日接触噪声强度,连续三天,为了解设备噪声强度、计算工人接触强度,设置定点噪声检测点,每个检测点每日测定1次,连续三天。A声级大于85dB(A)的,同时进行频谱分析。
工业通风指标与技术条件测定,选取除尘器排风罩、化验室排风罩,分别测定罩口风速、控制点风速、罩口面积,计算排风量。
采样结束后,采样记录由记录人和校核人分别签名后,交由厂方陪同人员签字。
4.3检测结果
4.3.1粉尘检测结果
4.3.1.1工作场所粉尘浓度
通过佩戴个体粉尘采样器对7个工种的作业工人进行了检测,共检测21人次,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判断,有3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表4-6)。
表4-6 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下料铲车工 |
0.3~0.8 |
0.8 |
1 |
合格 |
破碎工 |
1.4~2.7 |
2.7 |
1 |
不合格 |
筛分工 |
3.1~4.0 |
4.0 |
1 |
不合格 |
粉料工 |
2.8~5.0 |
5.0 |
1 |
不合格 |
1#球磨机操作工 |
0.9~1.0 |
1.0 |
1 |
合格 |
2#球磨机操作工 |
0.6~1.0 |
1.0 |
1 |
合格 |
成品库铲车工 |
0.3~0.5 |
0.5 |
8 |
合格 |
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下同
对作业工人巡检到达的设备和巡检点进行的定点采样,共检测11个工作点,共60个数据,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的超限倍数标准判断,有6个作业点超标。(表4-7)
表4-7 工作点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与分析
工作点 |
Cstel(mg/m3) |
超限倍数标准*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超限倍数 |
|||
下料铲车驾驶室 |
1.3~1.9 |
1.9 |
1.9 |
2 |
合格 |
颚式破碎机前 |
3.0~4.3 |
4.3 |
4.3 |
2 |
不合格 |
圆锥破碎机前 |
2.3~10.3 |
10.3 |
10.3 |
2 |
不合格 |
振动筛一楼下料口 |
19.3~49.0 |
49.0 |
49.0 |
2 |
不合格 |
振动筛二楼 |
7.3~18.0 |
18.0 |
18.0 |
2 |
不合格 |
粉料仓皮带下料口 |
2.0~33.0 |
33.0 |
33.0 |
2 |
不合格 |
1#球磨机操作台 |
1.0~2.0 |
2.0 |
2.0 |
2 |
合格 |
1#球磨机尾部 |
0.7~1.7 |
1.7 |
1.7 |
2 |
合格 |
2#球磨机操作台 |
0.7~2.7 |
2.7 |
2.7 |
2 |
不合格 |
2#球磨机尾部 |
0.7~1.7 |
1.7 |
1.7 |
2 |
合格 |
成品库铲车驾驶室 |
1.3~2.0 |
2.0 |
2.0 |
2 |
合格 |
*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选取振动筛处呼吸带高度的降尘,测定降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6.4%。
选取有代表的12个工作场所采集呼吸带高度的粉尘,测定粉尘的分散度,测定结果显示,粉尘颗粒直径小于10um的占71.8%~88.7%。(表4-8)
表4-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
地点 |
分散度(%) |
|||
<2 |
2- |
5- |
>10 |
|
颚式破碎机观察点 |
20.1 |
30.8 |
29.7 |
19.6 |
圆锥磨观察点 |
28.6 |
30.0 |
21.9 |
19.5 |
振动筛一楼下料口 |
26.9 |
30.8 |
21.3 |
21.0 |
振动筛二楼 |
22.9 |
31.6 |
24.1 |
21.4 |
粉料仓皮带下料口 |
17.0 |
21.6 |
33.2 |
28.2 |
1#球磨机尾部 |
19.5 |
26.4 |
31.0 |
23.1 |
1#球磨机操作台 |
24.2 |
29.5 |
27.9 |
18.4 |
1#球磨机旁 |
21.4 |
30.9 |
29.0 |
18.6 |
1#球磨机下料口平台 |
20.0 |
29.7 |
31.3 |
18.9 |
2#球磨机操作台 |
28.8 |
34.9 |
25.0 |
11.3 |
2#球磨机尾部 |
25.7 |
31.1 |
24.0 |
19.2 |
2#球磨机下料口平台 |
26.9 |
31.1 |
29.1 |
12.9 |
根据定点检测结果,结合作业工人的接触时间计算出各工种一氧化氮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4-8),结果表明,各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8 工作场所一氧化氮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过滤工 |
<0.1~<0.1 |
<0.1 |
15 |
合格 |
化验员 |
<0.1~<0.1 |
<0.1 |
15 |
合格 |
对作业工人巡检到达的设备和巡检点进行的定点采样,各工作点超限倍数结果见表4-9,结果表明,各工作点一氧化氮的超限倍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9 工作点一氧化氮超限倍数结果与评价
工作点 |
Cstel(mg/m3) |
超限倍数标准*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超限倍数 |
|||
铅陶瓷过滤机旁 |
<0.1~<0.1 |
<0.1 |
<0.007 |
2.0 |
合格 |
锌陶瓷过滤机旁 |
<0.1~<0.1 |
<0.1 |
<0.007 |
2.0 |
合格 |
分析室 |
<0.1~<0.1 |
<0.1 |
<0.007 |
2.0 |
合格 |
根据定点检测结果,结合作业工人的接触时间计算出各工种二氧化氮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4-10),结果表明,各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0 工作场所二氧化氮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过滤工 |
0.14~0.26 |
0.26 |
5 |
合格 |
化验员 |
<0.1~<0.1 |
<0.1 |
5 |
合格 |
对作业工人巡检到达的设备和巡检点进行的定点采样,各工作点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见表4-11,结果表明,各工作点二氧化氮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1 工作点二氧化氮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与评价
工作点 |
Cstel(mg/m3) |
PC-STEL(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铅陶瓷过滤机旁 |
0.15~0.25 |
0.25 |
10 |
合格 |
锌陶瓷过滤机旁 |
0.13~0.31 |
0.31 |
10 |
合格 |
分析室 |
<0.1~<0.1 |
<0.1 |
10 |
合格 |
Cstel为短时间接触浓度,PC-STEL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下同
根据定点检测结果,结合作业工人的接触时间计算出各工种硫酸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4-12),结果表明,化验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2 工作场所硫酸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化验员 |
< 0.1~0.4 |
0.4 |
1 |
合格 |
对化验室进行的定点采样,工作点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见表4-13,结果表明,工作点硫酸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3 工作点硫酸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与评价
工作点 |
Cstel(mg/m3) |
PC-STEL(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分析室 |
<0.1~1.9 |
1.9 |
2 |
合格 |
根据定点检测结果,结合作业工人的接触时间计算出过滤工草酸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4-14),结果表明,过滤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4 工作场所草酸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过滤工 |
<0.1~<0.1 |
<0.1 |
1 |
合格 |
对过滤车间进行的定点采样,工作点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见表4-15,结果表明,工作点草酸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5 工作点草酸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与评价
工作点 |
Cstel(mg/m3) |
PC-STEL(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过滤车间外草酸槽旁 |
<0.1~<0.1 |
<0.1 |
2 |
合格 |
对接触硫化氢的工作点进行检测,各工作点硫化氢最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硫化氢检测结果与评价见表4-16。
表4-16硫化氢最高浓度结果与评价
工作点 |
CMAC(mg/m3) |
MAC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尾矿库值班室内 |
<0.9~<0.9 |
<0.9 |
10 |
合格 |
尾矿库坝基上 |
<0.9~<0.9 |
<0.9 |
10 |
合格 |
清洗铅过滤机时 |
<0.9~<0.9 |
<0.9 |
10 |
合格 |
对接触砷化氢的工作点进行检测,工作点砷化氢最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砷化氢检测结果与评价见表4-17。
表4-17砷化氢最高浓度结果与评价
工作点 |
CMAC(mg/m3) |
MAC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尾矿库值班室内 |
<0.005~<0.005 |
<0.005 |
0.03 |
合格 |
尾矿库坝基上 |
<0.005~<0.005 |
<0.005 |
0.03 |
合格 |
清洗铅过滤机时 |
<0.005~<0.005 |
<0.005 |
0.03 |
合格 |
对化验室制样间和采样工进行检测,结合作业工人的接触时间计算出该工种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表4-18),结果表明,铅烟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表4-18工作场所铅烟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化验员 |
0.01~0.02 |
0.02 |
0.03 |
合格 |
磨浮车间采样工 |
0.017~0.03 |
0.03 |
0.03 |
合格 |
对接触铅尘的工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接触铅尘的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表4-19)
表4-19工作场所铅尘浓度检测结果与评价
工种 |
CTWA(mg/m3) |
PC-TWA (mg/m3) |
判定 |
|
检测结果 |
评价使用值 |
|||
1#线浮选工 |
0.011~0.017 |
0.017 |
0.05 |
合格 |
2#线浮选工 |
<0.01~0.017 |
0.017 |
0.05 |
合格 |
过滤工 |
0.014~0.043 |
0.043 |
0.05 |
合格 |
包装铲车工 |
0.020~0.025 |
0.025 |
0.05 |
合格 |
通过佩戴个体噪声剂量计,对10个工种的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检测,共检测18人次,个别工种根据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结果表明,10个工种中有5个工种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表4-20)
表4-20 个体噪声强度测定结果
工种 |
等效连续A声级dB(A) |
国家标准dB(A) |
判定 |
|
声级范围 |
评价使用值 |
|||
下料驾驶员 |
78.1~80.3 |
80.3 |
85* |
合格 |
破碎工 |
92.0~93.5 |
95.5 |
85 |
不合格 |
筛分工 |
98.6~99.4 |
99.4 |
85 |
不合格 |
球磨工 |
91.5~92.0 |
92.0 |
85 |
不合格 |
浓密工 |
84.0~85.0 |
85.0 |
85 |
合格 |
1#浮选线浮选工 |
85.3~86.1 |
86.1 |
85 |
不合格 |
2#浮选线浮选工 |
84.8~86.5 |
86.5 |
85 |
不合格 |
过滤工 |
61.0~62.3 |
62.3 |
85* |
合格 |
尾矿工 |
82.8~84.0 |
84.0 |
85* |
合格 |
电工 |
73.5~75.3 |
75.3 |
85* |
合格 |
*根据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及接触时间,计算的等效连续A声级。
对作业工人巡检的设备和巡检点的噪声强度进行了检测,对噪声强度超过85分贝的设备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见表4-21。
表4-21 工作点噪声强度及频谱
测定地点 |
噪声 强度 |
频谱 |
||||||||
31.5 |
63 |
125 |
250 |
500 |
1K |
2K |
4K |
8K |
||
颚式破碎机 |
92.1~93.5 |
85.7 |
84.8 |
88.2 |
91.2 |
90.2 |
87.8 |
84.1 |
78.6 |
69.7 |
圆锥破碎机 |
94.1~94.5 |
81.7 |
86.7 |
90.1 |
94.1 |
90.9 |
91.5 |
86.7 |
81.8 |
75.9 |
下料口驾驶室 |
80.7~84.3 |
85.2 |
87.2 |
86.0 |
87.1 |
77.5 |
76.9 |
74.1 |
66.5 |
52.7 |
1#球磨机 |
95.3~95.5 |
83.9 |
89.9 |
92.8 |
94.6 |
92.9 |
91.6 |
86.2 |
79.6 |
65.3 |
2#球磨机 |
94.0~94.9 |
82.9 |
92.3 |
98.5 |
95.4 |
92.3 |
89.7 |
85.1 |
79.3 |
70.6 |
振动筛 |
102.1~103.5 |
87.6 |
88.5 |
103.5 |
104.0 |
103.4 |
96.3 |
90.2 |
86.6 |
81.8 |
粉料仓 |
92.5~93.0 |
77.0 |
80.2 |
86.9 |
88.1 |
91.2 |
86.3 |
82.0 |
76.2 |
75.5 |
锌浓密池 |
88.3~90.0 |
93.7 |
81.5 |
86.4 |
84.7 |
85.7 |
87.9 |
78.3 |
75.2 |
70.1 |
铅浓密池 |
91.3~92.0 |
76.0 |
81.7 |
87.0 |
89.6 |
87.3 |
92.0 |
84.4 |
77.0 |
70.1 |
对10KV配电室各配电柜工作地点的工频电场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见表4-22。
表4-22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
主要场源 |
电场强度 |
评价使用值(KV/m) |
国家标准(KV/m) |
判定 |
北侧颚式破碎机、主厂房照明、筛分配电柜 |
0.002~0.056 |
0.056 |
5 |
合格 |
北侧1#铅锌浮选配电柜 |
0.012~0.023 |
0.023 |
5 |
合格 |
北侧1#、2#球磨机配电柜 |
0.212~0.356 |
0.356 |
5 |
合格 |
北侧主控柜 |
0.329~0.632 |
0.632 |
5 |
合格 |
南侧主控柜 |
0.672~0.743 |
0.743 |
5 |
合格 |
北侧变压器A相 |
0.342~0.856 |
0.856 |
5 |
合格 |
北侧变压器B相 |
0.531~0.734 |
0.734 |
5 |
合格 |
北侧变压器C相 |
0.351~0.563 |
0.563 |
5 |
合格 |
南侧变压器A相 |
0.412~0.872 |
0.872 |
5 |
合格 |
南侧变压器B相 |
0.379~0.757 |
0.757 |
5 |
合格 |
南侧变压器C相 |
0.564~0.718 |
0.718 |
5 |
合格 |
4.3.12电离辐射检测结果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原矿石γ射线进行检测,结果原矿仓矿石与颚式破碎机进料口矿石表面1m处小于0.40μGy/h。
4.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4.4.1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粉尘的7个工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破碎工、筛分工和粉料工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图4-1),粉尘超标率43%。虽然,该建设项目安装有2台除尘器,但在现场调查和检测期间发现,颚式破碎机上没有设计排风罩,圆锥破碎机上排风罩密闭不严,导致粉尘跑、冒严重。筛分车间地面、设备上粉尘较厚,导致二次扬尘。以上原因,导致破碎工、筛分工和粉料工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但现场检测发现,作业工人均佩戴有防尘口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粉尘职业病危害对职工身体的影响。
4.4.2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噪声的10个工种的作业工人进行了检测,有5个工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图4-2),超标率为50%,超标工种分别是破碎工、筛分工、球磨工、1#线浮选工、2#线浮选工。虽然,该建设项目在噪声治理上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噪声设备尽量分开布置等措施,但由于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振动筛和球磨机噪声控制仍然是公认的技术难题,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手段控制噪声源。1#线浮选工、2#线浮选工噪声超标主要由于浮选工艺和球磨工艺布置在同一个车间,导致噪声强度超标。现场调查和检测期间,未见职工佩戴防噪声耳塞。
4.4.3一氧化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一氧化氮的2个工种进行检测,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工作点一氧化氮超限倍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4.4二氧化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二氧化氮的2个工种进行检测,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工作点二氧化氮短时间接触浓度符合国家接触职业卫生标准。
4.4.5草酸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草酸的1个工种进行检测,草酸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点草酸短时间接触浓度符合国家接触职业卫生标准。
4.4.6硫酸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硫酸的1个工种进行检测,硫酸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点硫酸短时间接触浓度符合国家接触职业卫生标准。
4.4.7硫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硫化氢的工种的工作点进行检测,3个工作点最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4.8砷化氢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砷化氢的工种的工作点进行检测,3个工作点最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4.9铅烟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铅烟的化验员和采样工检测,该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4.4.10铅尘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铅尘的4个工种检测,共测得数据12个,各工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
4.4.11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对接触工频电场的11个工作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个工作点工频电场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4.12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
原矿仓和颚式破碎机处环境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