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良 杨德一 庄志雄 丁燕 谢万力 吴礼康 田亚锋 俞小明
为了做好中小企业的职业病防控工作,国际劳工组织(ILO)与国际职业卫生协会(International Occupational Hygiene Association,IOHA)于2004年共同提出了国际化学品控制工具箱(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trol Toolkit, ICCT,工具箱),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全球推广,迄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作者仔细研读了工具箱的原理与做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认为它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特撰本文做详细介绍。
一、化学品控制工具箱介绍
(一)背景:工具箱的初衷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的化学品控制。参与工具箱制订的专家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亚洲等国家。主要参照英国健康安全署(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制定的危险物质危害控制规程(Control of Substances Hazardous to Health Essentials,COSHH Essentials )。
(二)方法:工具箱的主要流程为:风险评估→控制方法。以化学品的毒性数据为依据,结合使用量与吸入可能性,确定切实可行而经济的控制方法。分为一般原则与针对工艺的个案控制。农药的使用无须考虑其毒性数据、使用量与吸入可能性三大环节,直接选择ILO制定的控制方法。
工具箱由五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所收集的资料应登录在检查单上。下面是每个步骤的说明:第一步:危害分类。找出化学品分类,对照危害表找出所属危害群。第二步:使用量。找出将要使用物质的用量。第三步:吸入可能性。找出有多少物质会挥发到空气中。第四步:找出控制方法。第五步:特例的控制方法。找出特定工艺的控制指示单。
化学品控制工具箱检查表 |
||||||
工艺内容: |
|
|||||
日期: |
|
|||||
物质为农药? 是/否 |
|
|
|
|
|
|
如是,需工艺单 |
P100 |
P101 |
P102 |
P103 |
P104 |
|
如否,遵照步骤1至5 |
|
|
|
|
|
|
步骤1:危害组别判定 |
A |
B |
C |
D |
E |
|
步骤2:使用量 |
少量 |
中量 |
大量 |
|
|
|
步骤3:吸入可能性 |
低度 |
中度 |
高度 |
|
|
|
步骤4:应选择的控制方法 |
100 |
200 |
300 |
400 |
|
|
步骤5: |
吸入性控制单 |
|
R100 |
|
|
|
皮肤接触控制单 |
|
SK100 |
|
|
|
第一步:危害分类
根据化学品的固有毒性大小,化学品分为A、B、C、D、E、S 六大类。A~E五类为对呼吸引起的危害,其毒性顺序为A>B>C>D>E。S类为皮肤和眼睛危害。控制的严格程度与化学品的危害程度与模式相对应。
作者单位:518101 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志良 吴礼康 田亚锋);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德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庄志雄);江苏省泰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丁燕 俞小明);广东省卫生监督所(谢万力) |
1、 对照表1记录常用化学品危害组别。
表1 常用化学品危害分组
物质 |
危害组别 |
挥发性 |
柴油 |
B、S |
低 |
石蜡 |
A、S |
低 |
矿油精 |
B、S |
低 |
丙酮 |
A、S |
中 |
乙酸丁酯 |
A、S |
中 |
乙酸乙酯 |
A、S |
中 |
己烷 |
B、S |
中 |
异丙醇 |
A、S |
中 |
甲醇 |
C、S |
中 |
丁酮 |
A、S |
中 |
甲基异丁酮 |
B、S |
中 |
四氯乙烯 |
C、S |
中 |
甲苯 |
B、S |
中 |
三氯乙烯 |
C、S |
中 |
二甲苯 |
A、S |
中 |
汽油 |
B、S |
高 |
2、 化学品如不在表1列举内,如为农药,直接进入第五步。
3、 化学品如不在表1列举内,又非农药,则依照表2、表3对照属于哪一组别。表2系根据欧盟的R危险度术语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分类划分化学品组别,任何一种分类方法均可使用。一种化学品的危害可能属于吸入性危害的组别A~E,也可能属于皮肤接触引起的危害的组别S,应同时做好记录。
如果一种化学品中含有多种物质,或一个情形下使用多种化学品,则选择最严重的危害组别相对应的控制方法。
表2 根据不同分类系统界定危害组别
危害组别 |
目标控制浓度 固体mg/m3 液体:ppm |
欧盟R危险度术语 |
GHS危害分类 |
A |
固体:>1~10 蒸气:50~500 |
R36、R38、R65、R66 所有未被置于其他组别的粉尘与蒸气 |
任何途径的急性毒性(致死性),5类 皮肤刺激,2或3类 眼睛刺激,2类 所有未被置于其他组别的粉尘与蒸气 |
B |
固体:>0.1~1 蒸气:>5~50 |
R20/21/22,R40/20/21/22,R33,R67 |
任何途径的急性毒性(致死性),4类 任何途径的急性毒性(系统性),2类 |
C |
固体:>0.01~0.1 蒸气:>0.5~5 |
R23/24/25,R34,R35,R37,R39/23/24/25,R41,R43,R48/20/21/22 |
任何途径的急性毒性(致死性),3类 任何途径的急性毒性(系统性),1类 腐蚀性,次分类1A、1B或1C 眼睛刺激,1类 呼吸系统刺激(GHS暂未同意) 皮肤过敏 任何途径反复暴露毒性,2类 |
D |
固体:<0.01 蒸气:<0.5 |
R48/23/24/25,R26/27/28, R39/26/27/28, R40 致癌性3类, R60, R61, R62, R63, R64, |
任何途径的急性毒性(致死性),1或2类 致癌性 2类 任何途径重复暴露毒性,1类 生殖毒性,1或2类 |
E |
– |
R42,R45,R46,R49,R68 |
诱变性,1或2类 致癌性,1类 呼吸道过敏 |
S |
– |
R21, R24, R27, R34, R35, R36, R38, R39/24, R39/27, R40/21, R41, R43, R48/21, R48/24, R66 |
皮肤接触急性毒性(致死性) 1、2、3或4类 皮肤接触急性毒性(系统性) 1或2类 腐蚀性,次分类1A、1B或1C 皮肤刺激 2类 眼睛刺激 1或2类 皮肤过敏 反复皮肤接触毒性,1或2类 |
表3 R危险度术语的中文解释
R危险度术语 |
中文解释 |
危害分组 |
R20/21/22 |
吸入、与皮肤接触和吞食是有害的 |
B |
R21 |
与皮肤接触是有害的 |
S |
R23/24/25 |
吸入、与皮肤接触和吞食是有毒的 |
C |
R24 |
与皮肤接触有毒 |
S |
R26/27/28 |
吸入、与皮肤接触和吞食有极高毒性 |
D |
R27 |
与皮肤接触有极高毒性 |
S |
R33 |
有累积作用危险 |
B |
R34 |
引起灼伤 |
C,S |
R35 |
引起严重灼伤 |
C,S |
R36 |
刺激眼睛 |
A,S |
R37 |
刺激呼吸系统 |
C |
R38 |
刺激皮肤 |
A,S |
R39/23/24/25 |
有毒的:经吸入、与皮肤接触和吞食有极严重不可逆作用危险 |
C |
R39/24 |
有毒的:与皮肤接触有极严重不可逆作用危险 |
S |
R39/27 |
极高毒性:与皮肤接触有极严重不可逆作用危险 |
S |
R40 |
可能有不可逆作用的风险 |
S |
R40/20/21/22 |
有害的:经吸入、与皮肤接触和吞食可能有不可逆作用的风险 |
B |
R40/21 |
有害的:与皮肤接触可能有不可逆作用的风险 |
S |
R41 |
对眼睛有严重损害的风险 |
C,S |
R42 |
吸入可能引起过敏 |
E |
R43 |
皮肤接触可能引起过敏 |
C,S |
R45 |
可能致癌 |
E |
R46 |
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遗传损害 |
E |
R48/20/21/22 |
有害的:经吸入、皮肤和吞食长期接触有严重损害健康的危险 |
C |
R48/21 |
有害的:经皮肤长期接触有严重损害健康的危险 |
S |
R48/23/24/25 |
有毒的:经吸入、皮肤和吞食长期接触有严重损害健康的危险 |
D |
R48/24 |
有毒的:经皮肤长期接触有严重损害健康的危险 |
S |
R49 |
吸入可能致癌 |
E |
R60 |
可能损伤生育力 |
D |
R61 |
可能对未出生婴儿造成危害 |
D |
R62 |
可能有损伤生育力的危险 |
D |
R63 |
可能有损害未出生婴儿的危险 |
D |
R64 |
可能对哺乳婴儿造成危害 |
D |
R65 |
有害的:吞食可能造成肺部损害 |
A |
R66 |
反复接触可能造成皮肤发干或裂口 |
A,S |
R67 |
蒸气可能造成倦睡和头晕 |
B |
R68 |
可能有不可逆后果的危险 |
E |
第二步:使用量判定
化学品使用量的多少影响化学品的控制方法与工人可能的接触量。应该弄清楚每一批或每一次的使用量(或连续工作状态下,可以以一天为区间)。本步骤按照表4判定化学品的用量,分大中小三个等级。注意:是每一次使用化学品的量。
表4 化学品的使用量分级
分级 |
固体 |
液体 |
||
重量 |
典型的包装 |
容量 |
典型的包装 |
|
小量 |
克 |
小袋或瓶子 |
毫升 |
瓶罐 |
中量 |
公斤 |
桶或鼓 |
升 |
鼓 |
大量 |
吨 |
大批(块) |
立方米 |
大量 |
第三步:吸入可能性
化学品的物理性质会影响散发到空气中的可能性,即固体化学品的扬尘性(Dustiness)和液体化学品的挥发性。只有散发到空气中,才能被吸入引起损害。固体的扬尘性越大,液体的挥发性越大,就越容易逸散到空气中并持久漂浮。
1、固态化学品的扬尘性,可依下述界定为低、中、高度。
表5 固体扬尘性分级
分级 |
形态 |
举例 |
低度 |
状如不会碎裂的固体小丸子 |
使用过程中很少能见到粉尘,如PVC小球、蜡片。 |
中度 |
晶状体或粒状固体 |
使用中粉尘可见,但很快下沉。粉尘散落在物体表面,如肥皂粉。 |
高度 |
细微、轻重量的粉末 |
使用时可见到尘雾形成,并在空气中保留数分钟,如水泥、炭黑、粉笔尘。 |
2、液体挥发性
能从MSDS材料第9项中找到液体的沸点,依据沸点与液体化学品工作温度的高低,确定其挥发性。如液体化学品的工作温度为室温,其挥发性分级如下:高挥发性:沸点低于50℃。中挥发性:沸点在50℃和150℃之间。低挥发性:沸点高于150℃。
如果其工作温度高于室温,可以通过下述计算公式获取其挥发性高低。如果沸点≤2*工作温度+10,那么挥发性为高;如果沸点介于2*工作温度+10 与 5*工作温度+50,那么挥发性为中;如果沸点≥5*工作温度+50,那么挥发性为低。
第四步:选择控制方法
按照表6,确定不同危害组别不同使用量不同吸入可能性的化学品的控制措施。首先找到危害组别,其次找到使用量,最后找出吸入可能性,三者交叉处的单元格即是控制方法。将此控制方法的数字记录在检查表上。
如果化学品同时也属于S组,需要同样的在第五步中找到合适的控制指示。
如果为农药,直接跳到第五步,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
表6 控制方法的选择
用量 |
低扬尘性或低挥发性 |
中等挥发性 |
中扬尘性 |
高扬尘性或高挥发性 |
危害组别A |
||||
小 |
1 |
1 |
1 |
1 |
中 |
1 |
1 |
1 |
2 |
大 |
1 |
1 |
2 |
2 |
危害组别B |
||||
小 |
1 |
1 |
1 |
1 |
中 |
1 |
2 |
2 |
2 |
大 |
1 |
2 |
3 |
3 |
危害组别C |
||||
小 |
1 |
2 |
1 |
2 |
中 |
2 |
3 |
3 |
3 |
大 |
2 |
4 |
4 |
4 |
危害组别D |
||||
小 |
2 |
3 |
2 |
3 |
中 |
3 |
4 |
4 |
4 |
大 |
4 |
4 |
4 |
4 |
危害类别E |
||||
对于危害类别E的所有物质,选择第4种控制方法 |
按照COSHH,表7列示了各种情形下的个人防护用品须配备的指定防护参数(APF)值。
表7 不同分类的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表
危害分组 |
使用量 |
扬尘性或挥发性 |
||
低 |
中 |
高 |
||
A |
小 |
— |
— |
— |
中 |
— |
APF=4 |
APF=10 |
|
大 |
APF=4 |
APF=10 |
APF=20 |
|
B |
小 |
— |
APF=4 |
APF=4 |
中 |
— |
APF=10 |
APF=20 |
|
大 |
APF=10 |
APF=20 |
APF=40 |
|
C |
小 |
— |
APF=4 |
APF=4 |
中 |
APF=10 |
APF=10 |
APF=20 |
|
大 |
APF=20 |
APF=20 |
APF=40 |
|
D |
小 |
APF=10 |
APF=20 |
APF=40 |
中 |
APF=20 |
APF=40 |
APF=40 |
|
大 |
APF=20 |
APF=40 |
APF=2000 |
|
E |
小 |
APF=10 |
APF=20 |
APF=40 |
中 |
APF=20 |
APF=40 |
APF=40 |
|
大 |
APF=20 |
APF=40 |
APF=2000 |
第五步:特例的控制方法
如果化学品为农药,则不需经过上述四个评估步骤。农药危害控制单见表87。吸入性危害控制指南卡见表9。
表8 农药危害控制表
工艺描述 |
控制指南卡 |
浓缩与稀释 |
P100 |
使用(喷雾、喷粉) |
P101 |
烟熏 |
P102 |
使用毒饵 |
P103 |
处置使用过的容器 |
P104 |
表9 工艺与控制措施对应表
工艺描述 |
控制指南卡 |
工艺描述 |
控制指南卡 |
控制方法1 |
控制方法3 |
||
一般原则 |
100 |
一般原则 |
300 |
常量储存 |
101 |
手套箱 |
301 |
大量储存 |
102 |
清除萃取器的废弃物 |
302 |
清扫除尘器 |
103 |
固体转运 |
303 |
控制方法2 |
高通量袋排空 |
304 |
|
一般原则 |
200 |
填充鼓 |
305 |
排气工作台或工作橱柜 |
201 |
清空鼓 |
306 |
层流柜 |
202 |
填装或清空IBC(固体) |
307 |
清扫吸尘器 |
203 |
填装或清空IBC(液体) |
308 |
传送带运输 |
204 |
填装或清空槽罐车(固体) |
309 |
袋灌装 |
205 |
填装或清空槽罐车(液体) |
310 |
袋排空 |
206 |
填装小桶 |
311 |
用袋或桶加料到反应釜或搅拌器 |
207 |
以唧筒转输液体 |
312 |
填充或清空IBC(中型散装容器) |
208 |
填装小容器(袋或瓶) |
313 |
装桶 |
209 |
以荷重计量固体重量 |
314 |
用唧筒清空鼓 |
210 |
以荷重计量液体重量 |
315 |
固体称重 |
211 |
搅拌固体 |
316 |
液体与液体或固体搅拌 |
212 |
液体与液体或与固体搅拌 |
317 |
搅拌固体 |
213 |
蒸气除油槽 |
318 |
过滤 |
214 |
控制方法4 |
|
筛 |
215 |
一般原则 |
400 |
喷漆 |
216 |
|
|
浸泡/电镀槽 |
217 |
||
蒸气除油槽 |
218 |
||
盘架烘干炉 |
219 |
||
制成小丸或小球 |
220 |
||
压磨颗粒 |
221 |
化学品的控制方法,除依据前述表4中应选择一般原则外,如有工艺与控制指南卡相同者亦须同时选用。例如采用控制方法2,除选择控制指南卡200一般原则外,如有固体称重则亦要选用211控制指南卡。每组控制方法都有一个一般原则,如果工艺内容不在表8表格中,则应采取一般原则所建议的控制方法。国际劳工组织网站(www.ilo.org)列有各种控制指南卡的具体方法。控制指南卡100:因风险较低,故通风工程可采取整体换气,即全面通风。控制指南卡200:采用局部排气装置。控制指南卡300:因风险较高,采用密闭式的通风方式,如化工厂的密闭管道。控制指南卡400:针对致癌物,故必须掌握化学物浓度,随时实施个人接触浓度测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二、工具箱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1、工具箱的作为风险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局限性:工具箱的五个步骤中,其中前三个步骤实则为风险评价。一般来说,化学品引起机体损害取决于其固有的毒性,同时取决于进入人体的量,工具箱的做法正好结合了这两方面的考虑。
欧盟的R危险度术语与GHS分类规则建立在化学品的毒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不同的损害类型、靶器官、程度、不可逆性等,归属于不同的类别。如刺激呼吸系统,则分为R37,如吸入可能致癌则分为R49,可能影响生育力归到R60。
进入人体的量取决于使用量与化学品逸散入空气的能力。工具箱的使用量分级简单实用,粉尘的扬尘性分类也是如此,液体的挥发性取决于沸点的高低。量的判定非常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具有比较好的科学性。
还是1980年代,英国HSE研制了COSHH规程,该规程的既满足了法律法规要求的风险评估,多个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相继采用。ILO的工具箱的主要做法完全参考COSHH规程,比其更加完善。ILO有专门的项目与组织推广工具箱做法,包含在内的风险评价方法可以说在职业卫生领域被广泛认可。
但正如ILO相关文件指出,工具箱只为绝大多数工人提供健康保护。对于敏感人群,如年轻或年老工人,生育期工人或育龄妇女等,接触某些危害物质时需要给予额外的高度关注。对这些敏感人群应提供更谨慎的保护,避免接触,提供更高程度的控制方法。这些额外的保护措施可在工具箱所提供的标准控制方法之外,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方法。工具箱只是基本的控制方法,对铅、石棉等的控制也不适应。
2、工具箱应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探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为前期预防,一直到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后才正式拉开序幕。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用人单位法制观念的加强与各种认证认可的推动,最近数年大规模展开。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验收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关于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技术方面有相应的两个推荐性标准(GBZ/T 196与197)作为评价导则,监管方面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与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评价相比,职业危害评价的方法非常局限,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预评价倚重类比,控制效果评价则注重现场检测。对目前尚无检测方法与接触限值的有害因素,往往视而不见,不做评估。主要原因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目前尚无成熟的数学模型或风险评价方法。
应用原理:先用工具箱确定应当采用的标准控制方法(S),再与建设项目中正使用或拟使用的控制措施(U)比对,如果U≥S,则判定建设项目的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比较小。
3、应用实例
某麻醉面罩项目使用胶水的作业岗位含有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而DMAA尚无接触限值、检测方法,无法进行现场检测与评价,故对DMAA用工具箱进行风险评价。
第一步:危害组别分级。DMAA小鼠口服LD50为460 mg/kg,皮下注射为580mg/Kg,属中等毒性,高浓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蒸气或烟雾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危险标识有R23、R36、R20/21,因此,DMAA的危险度级别可定为C,S。
第二步:使用量与吸入可能性判定。DMAA工作岗位每天约使用200mL,使用量小。沸点为46℃(0.27kPa),属于高挥发性。
第三步:危害等级为C、S,使用量少,液体挥发性为高,确定其对应标准控制措施为2(工程控制,控制指南卡300)。
第四步:控制方案实施和检查。应当采取的标准控制措施与现有的控制措施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工作场所实际情况的控制方案。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有关因素,例如,是否需要实行健康监护。该项目DMAA的控制情况为:无局部抽风设施,仅依靠整个车间的全面通风,U<S,控制措施落后于风险评估的建议采取措施,建议加装局部抽风设施并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
三、结论
本文介绍了工具箱的原理与使用步骤,该工具箱符合毒理学一般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易于推广应用,针对目前我国尚无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该工具箱填补了我国空白。尤其是对那些因为找不到类比、不能检测与评价的预评价项目尤为适用。
参 考 文 献
1.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c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trol Toolkit. Programme on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and the Environment.
2. 戴基福. 國際勞工局對中小企業勞工暴露化學品危害風險評估策略.工業安全衛士月刊,2008.4:8-26
3. 张敏,李涛,缪剑影等. 国内外化学品职业危害分类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34:59-62.
本文摘自网友深圳种菜的博客:http://user.qzone.qq.com/49014156/blog/1352535561#!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25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