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应关注自己的基本权益,保留好劳动关系凭证以备出现突发状况时急用,在工作中应积极做好职业病防治保护,遇到职业病要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处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国家对最低工资有什么主要规定?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1号)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或建立劳动关系后,试用、见习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在非全日制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的小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2 国家对工作时间有什么主要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等规定,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此外,由于工作性质及生产经营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作时间的,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 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安排加班,应如何支付加班工资?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标准是: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即正常工作日加点),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即星期六、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安排劳动者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即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作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报酬。
劳动者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劳动者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
4 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保留有关证据
劳动者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因此,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保留有关证据。主要包括: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收取押金等的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等的邮局回执;
4)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另外,《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5 非法用工主体招用的劳动者也依法享有劳动保障权利
即使劳动者是在非法用工主体工作,也仍然享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利,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保障部门应追究该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对用人单位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劳动保障部门或劳动者应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