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放射卫生

某医院X 射线诊断工作场所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文章栏目:放射职业卫生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1.概述

1.1建设项目名称和地址

1.2建设性质

1.3工程规模和人员结构

该新建项目位南通市通州区某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东侧,拟建设五层门急诊大楼,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00万元。门急诊大楼位于老院区东侧,为地上4层,地下1层。

拟建项目放射科位于门急诊大楼底层东北角一块相对独立区域,设有4个X射线机房,其中1个CT机房、1个DR机房、1个胃肠透视室、1个备用摄片室。CT室和DR机房面积各58.5平方米,其中X射线室使用面积35平方米;胃肠透视室和备用机房面积为39平方米,X射线室使用面积29平方米。

放射工作场所的射线装置主要是将现有医用诊断X线机移入使用,放射科现有X线机基本情况见下表。

医用诊断X线机名称
生产厂家
型号
管电压(KV
管电流(mA
X线CT
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公司
NeuViz.Dual
140
300
DR摄片机
德国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
MulTix.Compact
130
500
胃肠透视机
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XG-510A
125
500
X线摄片机
北京万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ZFs.302-1
125
300

1.4评价范围

本报告书评价范围涉及《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初步设计》中拟建的放射诊断工作场所,内容包括射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危害因素,并可能对人员及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影响进行专项评价。

1.5编制依据(略)

1.6评价目标

1.6.1防护设计原则

1.6.1.1对于符合正当化的放射工作实践,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使各类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仅低于规定的限值,而且控制到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辐射水平。这一考虑包括了正常运行、维修以及应急状态,也包括了具有一定概率的导致重大照射的潜在照射的情况。

1.6.1.2在防护设计时,充分考虑辐射防护的发展(如GB18871-2002、ICRP60、IAEA115以及国家基本放射防护标准,已把剂量当量限值降低),也考虑到公众对辐射的心理因素,还为防护设计与施工保守地留有二倍安全系数。

1.6.2剂量限值

1.6.2.1工作人员剂量的年限值(略)

1.6.3评价目标:

1.6.3.1在考虑了最优化原则后,屏蔽设计时,年剂量目标值应不高于下列值:

职业放射工作人员:2 mSv/a

公众成员:0.1 mSv/a

1.6.3.2按防护设计原则和年剂量目标值,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定为:射线装置工作时,距屏蔽室墙外壁30cm处的辐射当量剂量率不大于2.5μSv/h。对于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的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即使居留因子为1,按年照射时间500小时(每年250天,每天2小时)计算,年累积剂量仅为1.25mSv/a,低于年剂量目标值,并低于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对于公众成员,居留因子为1/16时,年累积剂量为0.078 mSv/a,低于年剂量目标值,并低于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

2.场址和对公众的影响

2.1场址环境

2.1.1该新建项目位于南通市某人民医院内,病房大楼东侧,南临平刘公路,西面是医院内病房大楼,东面是农村马路距民房20米远、北面是河道。拟建设门急诊大楼,规划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楼长46米,宽41米。地上4层,地下1层,集门诊、急救、医技工作场所于一体。医院在底层东北侧一端设置放射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为一块相对独立区域。

2.1.2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块原为平东村村部和部分居民楼区。无其它放射性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辐射水平目前趋于通州区环境放射性本底背景值水平(2-8)×10-2μGy.h-1。

2.2对公众的辐射影响

放射工作场所的X射线机房周边区域,如更衣室、办公室、走廊、庭院及毗邻道路等有人员活动的区域为放射防护主要目标,如屏蔽防护措施得当,其电离辐射水平将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3-2002)和《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安全丛书NO.115,1997年)规定的公众剂量限值和本屏蔽设计的年剂量目标值。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1辐射源项分析

3.2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3.3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

(1)放射性皮肤损伤

(2)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拟采取放射防护设施

4.1选址

放射工作场所位于门急诊大楼底层东北侧一端,为一块独立区域。

4.2机房布局

该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根据医院放射科规模的大小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采用全分隔式布局。将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是X射线工作人员业务活动通道和操作室;中层是各种X射线检查室;外层是患者候诊走廊。各层之间有不同形式的防护门相通。

4.3建筑设计

放射工作场所要求每一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均大于24平方米。CT和DR机房使用面积约35平方米,胃肠室和备用机房使用面积约29平方米,层高为3米,机房X射线机主照射方向和其他方位的墙体厚度为370mm的粘土砖墙(1.6g/cm-3),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上下楼板为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防护层,CT室上下楼板要达到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可为25cm厚混凝土浇注体或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再加其它防护;门窗为专业厂家制造的相当2mm厚铅板防护层(其中CT室大门为推拉式的,内衬3mm厚铅板防护层);观察窗用20mm厚普通铅玻璃相当于3个铅当量。

4.4分区管理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CT机房、DR机房摄影片机房和透视机房应设为控制区进行管理,机房控制室及走廊应设为监督区进行管理。

4.5通风设施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机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可采取开窗或安装换气扇方式,在机房大防护门对侧墙高2.5m以上设置排风扇并应有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工作期间,机房每小时换气2-3次为宜。

4.6警告标志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 的规定,在四个机房门外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4.7屏蔽设计

X射线机的核心部分是X射线管,X射线管是装在屏蔽套中的,屏蔽套上留有可供有用线束通过的窗口,即主照射方向,对无用而有害的X射线,出厂时即有足够的屏蔽,泄漏量不超过相应的标准。

机房的屏蔽 利用计算模式和项目提供的数据计算相应透射系数B,利用B值即可通过透射曲线得出相应的材料所需厚度。将其与项目提供的屏蔽厚度进行比较,评价项目防护规划是否满足要求。射线照射的防护墙为主屏蔽墙,其余墙壁及屋顶为次屏蔽墙。

计算模式 初级射线屏蔽计算B≤HR2/WUT

次级射线屏蔽计算η≤6×104HR2I/WT

式中:W—周工作负荷 U—利用因子 T—居留因子

H—每周剂量控制参考值 R—参考点与放射源的距离

B—透射系数 η—透射比

H—周屏蔽设计目标值(工作人员取0.04mSv/Week,公众取0.002 mSv/Week)

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普通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东墙
南墙
西墙
北墙
*
机房大门
防护门
d (m)
3.0
3.2
3.0
3.2
3.0
3.0
3.0
参考点所区域
控制室
备用摄片机房
走廊
走廊
门诊换药室
走廊
控制室
T
1
1/4
1/4
1/4
1/4
1/4
1
计算厚度
1.0
0.8
0.8
0.8
0.8
0.8
0.8
设计厚度
3.0
3.0
3.0
3.0
2.0
2.0
2.0

 

 

 

 

 

 

表2 CT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东墙
南墙
西墙
北墙
机房大门
防护门
d (m)
3.5
3.0
3.5
3.0
3.0
3.0
4.5
参考点所区域
DR机房
走廊
走廊
控制室
B超室
走廊
控制室
T
1/4
1/4
1/4
1
1/4
1/4
1
计算厚度
2.7
2.8
2.7
2.4
2.8
2.8
2.0
设计厚度
3.0
3.0
3.0
3.0
3.0
3.0
2.0

*螺旋CT的X射线管要做360度旋转运动,U利用因子为1/4,北墙处U为1/16。

表3 DR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东墙
南墙
西墙
北墙
机房大门
防护门
d (m)
3.5
3.0
3.5
3.0
3.0
3.0
3.0
参考点所区域
办公室
走廊
CT机房
控制室
B超室
走廊
控制室
T
1
1/4
1/4
1
1/4
1/4
1
计算厚度
1.8
1.4
1.3
1.4
1.4
1.4
1.4
设计厚度
3.0
3.0
3.0
3.0
2.0
2.0
2.0

根据计算机房防护所需最大屏蔽厚度均低于项目设计屏蔽厚度。因此,该设计满足防护要求。

4.8防放射性污染

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断电后即没有射线产生,不产生放射性污染。

4.9个人防护用具

医院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计划,计划配置铅眼镜、铅围脖和铅防护服。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机房应配备受检者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的各种用品。

4.10三废处理

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不产生放射性三废。

5.放射防护监测

5.1个人剂量监测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个人剂量管理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佩戴外照射个人剂量计,并按本单位制定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办法,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的实施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负责。所用热释光剂量计为LiF(Mg.Cu.P)元件,须经过计量部门刻度。个人剂量监测频度为三个月1次,由监测单位出具个人剂量检测报告,遇有事故情况随时送检,受检单位应认真做好剂量片计的收发和佩戴工作,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登记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上。

被监测人员应包括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相关人员。同时建立这些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进行档案化管理,及时登记剂量监测数据,数据应完整,对每个人员的年累积剂量进行评估,并对个人剂量档案妥善保管,保管时间应不少于脱离放射工作后的20年。

遇到较高水平的局部照射时,应佩戴附加剂量计。有可能造成体内污染时,应进行内照射剂量监测。

5.2工作场所监测

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6号令)的规定,放射工作场所应进行定期的放射防护监测。

医用诊断X射线机新安装后,应对X射线机防护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并对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的辐射安全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正常使用中的X射线机,每年应进行一次X射线机主要防护性能检测的监测,以及机房防护设施检查测试。包括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的检测、有用线束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以及机房周围工作场所的透射和泄漏剂量检测,如控制室、防护门缝、窗外,四壁墙外、顶棚上等处,使用合格的X射线剂量仪对以上各处进行剂量检测,重点检测可能发生射线泄漏的地方,并记录检测数据。检测方法参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的要求。

使用单位应对工作场所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妥善保管,并观察监测数据的变化,发现防护薄弱环节。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仪器须经检定合格,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

5.3场所外的环境监测

定期对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安全进行检测,一般每年一次,监测范围和监测点的布置应包括机房周围公众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候诊走廊、毗邻公用房间、护墙外道路等。应重点监测有人员长期驻留的场所。

以上所有监测数据均应认真记录,建立档案。在记录监测结果时,应同时记录监测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放射卫生防护和监测措施的建议。

6.辐射危害评价

辐射危害评价暨X射线机房屏蔽厚度的核实,医院放射科已有X射线机中,最大工作管电压为130KV、工作管电流为500mA。选取工作管电压为130KV的CT机和100KV的X射线机分别作为CT室和普通放射的代表性辐射污染源。X射线机在工作状态下对人员及环境的辐射影响主要是X射线通过墙体的透射和门窗的漏射。X射线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减少照射时间,加长与X射线源的距离及进行适当的屏蔽。

6.1有用线束屏蔽厚度的核实

a.普通X射线机房 普通X射线机机房墙体厚度设计为370mm的粘土砖墙,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mm厚铅板防护层),普通机房工作空间为5.75×5.20m2,预测计算点取墙外0.3m。参考点设于距离X射线机R=3m处,考虑公众,居留因子T=1/16,使用因子U=1,周工作负荷W=1.0×103mA·min,实际工作中周工作负荷达不到这么高。查比透射量B曲线,得100KV的宽束X射线的B=2.0×10-4mGym2/mA·min。由于X射线的品质因子为1,每1Gy的吸收剂量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效于1Sv的有效剂量当量。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38μSv。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7mSv,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值0.1mSv;导出剂量率为0.14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

考虑X射线工作人员,设到工作人员距离X射线机3m,居留因子T=1,使用因子U=1/4,则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5.52μSv。则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0.28mSv,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值2mSv;导出剂量率为0.55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因此,主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b.螺旋CT机房 CT机主照射方向的墙体厚度设计为3mm厚铅板防护层,铅密度为11.35g/cm3,CT机房工作空间为6.5×5.4m2,预测计算点取墙外0.3m。参考点设于距离X射线机R=3m处,考虑公众,居留因子T=1/16,使用因子U=1/4,周工作负荷W=1.0×103mA·min。查比透射量B曲线,得150KV的宽束X射线的B=1.0×10-3mGy m2/mA·min。由于X射线的品质因子为1,每1Gy的吸收剂量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效于1Sv的有效剂量当量。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74μSv。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9mSv,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值0.1mSv;导出剂量率为0.17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考虑X射线工作人员,设工作人员距离X射线机4m,居留因子T=1,使用因子U=1/4,则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5.6μSv。则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0.81mSv,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值;导出剂量率为1.6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因此主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6.2漏射线、散射线屏蔽厚度的核实

侧墙(副防护墙)厚度设计为370mm的粘土砖墙(1.6 g/cm3),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mm厚铅板防护层。根据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医用诊断X射线机距源点1m处的泄漏辐射剂量限值为1.0mGy/h。铅对150KV的宽束X射线的TVT值为0.96mm,设参考点距源点4m,当居留因子为1时,经3mm厚铅板防护层的屏蔽衰减,根据公式NTVT=lgWLT/R2Hw,参考点处的泄漏辐射剂量率为0.08μSv/h,年剂量当量为0.04 mSv。

当假设X射线焦点与受检者距离为1m,受检者体表照射面积为400平方厘米,考虑90°散射,散射因子取0.002,则散射线所致周剂量为0.125μSv,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6.25μSv,导出剂量率为0.0125μSv/h。

因此,由漏射线和散射线共同作用所致剂量率为0.093μSv/h,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导出剂量率目标控制值(2.5μSv/h),年剂量当量为0.04mSv,也低于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控制值;若考虑公众,取居留因子为1/16,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03mSv,也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控制值(0.1mSv)。

所以,侧墙(副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6.3顶棚屏蔽厚度的核实

a.普通X射线机房 顶棚设计为15cm厚现浇混凝土(2.35 g/cm3),对应铅当量为2.0mm相当于2mm铅当量。普通机房的X线主方向一般为向下和水平方向,很少对上,故顶棚有2mm铅当量防护,符合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因此,顶棚屏蔽设计符合防护的要求。

b.螺旋CT机房 CT室上下楼板设计要达到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可为25cm厚混凝土浇注体或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再加其它防护(内嵌1mm厚铅板)的复合防护层。对于螺旋CT顶棚设计也是考虑为主照射方向,其对应铅当量为3mm,屏蔽厚度的核实同6.1b,故其防护厚度设计能满足防护的需要。

7.放射防护管理

7.1单位安全防护自主管理:必须成立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任组员,人员各有分工,职责明确。医院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小组:

医院应该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医院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的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包括:

(1)放射防护管理组织与职责;

(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

(3)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剂量监测办法;

(4)放射性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理方案;

(5)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

(6)意外事件应急与处置规程;

(7)受检者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另外,还应建立相关档案,并妥善保管,包括射线装置和防护设施技术档案、个人剂量与健康检查档案放射防护监测评价和放射事故档案、辐射检测仪器档案等。

7.2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

工作前,应先明确放射性工作岗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经过就业前体检,检查结果须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的要求,体检合格者方允许参加放射性工作,今后还须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参加放射卫生法规教育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证明,才能上岗;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每叁个月一次的个人剂量监测。

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1)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评价机构针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认为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2)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内部新建CT机房、DR机房、胃肠透视和备用摄片机房选址可行,医院放射科采用全分隔式布局,将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是X射线工作人员业务活动通道和操作室;中层是各种X射线检查室;外层是患者候诊走廊。各层之间有不同形式的防护门相通。这种布局将工作人员走廊与患者走廊分隔,将X射线机房与操作室分隔,符合机房布局应遵循的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布局合理,面积设置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

(3)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建CT机房、DR 机房、胃肠透视和备用摄片机房防护设计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

(4)预计机房建成后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约束值。

(5)医院已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制定了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防护用具配置计划。

8.2建议

(1)各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应严格根据所使用的X射线机最大管电压和有效工作负荷及拟使用屏蔽材料进行屏蔽防护设计,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防护安全的要求。

(2)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至少3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考虑,但CT室上下楼板应视为有用线主束朝向的墙壁考虑,故要有3个铅当量防护,折算成混凝土25cm厚;机房的门、窗必须避开有用线束方向,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但CT室的外防护门应为3mm铅当量防护。

(3)机房门外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4)机房大门为推拉式,机房门必须与门洞每边有10cm宽度重叠,机房内门必须与衬铅门框有一定宽度的搭接重叠,与墙体间距小于1cm,防止X射线泄漏。

(5)落实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个人防护用具和受检者防护设备。

(6)非职业工作人员办公、病人及公众候诊、休息场所尽可能远离X射线机房。

(7)认真贯彻卫生部第46号令,加强放射诊断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质量和病人的健康安全。应使用防护性能经放射卫生防护机构检测合格的X射线机,并建立落实放射防护安全制度,项目建成后应定期开展稳定性检测并进行定期的防护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

(8)在放射工作场所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确保本意见单中提及的各项防护措施得以落实。

(9)放射工作场所在竣工后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具有资质的放射防护检测机构进行防护控制效果评价验收合格后,领取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