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品名

丙烯酰胺; Acrylamide; Propenoic acid amide; Acrylc acid amide; Acrylic amide; CAS:79-06-1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分子式C3-H5-N-O。分子量71.08。相对密度1.122(30/4℃)。熔点84.5℃。沸点125℃[3.33kPa(25mmHg)]。蒸气密度2.45。蒸气压0.27kPa(2mmHg87℃)。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在熔融状态或紫外光下容易聚合;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聚合,可能引起爆炸。遇热、明火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腐蚀性气体。

接触机会

其聚合物或共聚物用作化学灌浆物料、土壤改良剂、絮凝剂、纤维改性剂、粘合剂和涂料。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山东淄博石油化工厂、哈尔滨化工四厂

侵入途径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毒理学简介

大鼠经口LD50: 124 mg/kg; 经皮LD50: 400 mg/kg。小鼠经口LD50: 107 mg/kg。兔经皮LD50: 1680 uL/kg。

丙烯酰胺单体可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后,血中浓度迅速提高,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随后血中浓度迅速降低,分布于肾、肝、脑、脊髓及坐骨神经中。在脑匀浆中,存在于亚细胞成分内,且易和含疏基的蛋白质结合。用14C标记的丙烯酰胺进行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60~85%的丙烯酰胺于注射3天后由尿排出,6%于8小时内以CO2的形式排出体外。尿中多以代谢物形式出现。

本品对眼及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但主要引起周围神经损害。中毒的程度与剂量和染毒时间有关。体内累积剂量达到80~130mg/kg时,方可引起中毒症状。

IDLH:NIOSH建议为潜在人致癌物。

临床表现

亚急性中毒:在大量接触约1个月内出现明显嗜睡或小脑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眼球水平性震颤、言语含糊呈吟诗样、共济失调。经处理约2周后小脑功能障碍消退,四肢出现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下肢无力,对称性远端音叉震动觉和触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肌力减退等; 严重者远端肌肉萎缩,可影响运动功能。神经-肌电图示远端感觉神经电位明显降低; 有神经原性损害,可有较多自发性失神经电位。

处理

脱离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对症、支持治疗。可用B族维生素。

急性期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也可用能量合剂或具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并辅以理疗和体疗等。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0.3 mg/m^3; 美国ACGIH TLV-TWA 0.03 mg/m^3,A2(皮)

危规:GB6.1 类61740。UN NO.2074。IMDG CODE 6008-2页,6.1 类。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