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1 编号
ICSC 编号:
CA号:994-31-0
RTECS 号:
UN 编号:
EC 编号:
IMDG规划页码:
危险货物编号:
2 名称
中文名称:三乙基氯化锡;氯化三乙基锡
英文名称:Triethylchlorostannane; Triethyltin chloride; Triethylstannyl chloride; Chlorotriethylstannane
3 理化特性
化学式:(C2H5)3SnCl
分子质量:241.3
性状: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烂草气味
沸点:210 ℃
熔点:10 ℃
相对密度:1.43(8℃)
蒸气压:153×10-5 kPa
挥发性:挥发性较大。
溶解度: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极限:
油水分配系数:
4 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氯化物烟气。
5 毒理
属高毒类,具中枢神经髓鞘毒。本品进入机体,经一定的潜伏期后,出现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和以脑白质水肿为主的病理改变。
5.1 急性毒性:大鼠腹腔 LD50:5160? g/kg
大鼠静脉 LD50:8410? g/kg
小鼠经口 LD50:23.72(20.98 ~26.81)mg/kg
成人的嗅觉阈浓度约为0.5~0.6mg/m3,吸入时产生刺激感的阈浓度约为0.7~0.8mg/m3。
5.2 慢性毒性
5.3 诱变性
DNA抑制:家兔其他细胞类型10? g/L。
5.4 致癌性:
5.5 致畸性:
5.6 体内转归:有机锡化合物一般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进入机体。动物实验发现,三乙基锡进入大鼠机体后,约有50%与血红蛋白结合。注射二乙基锡和二丁基锡后,毒物在肝脏浓度最高;注射三乙基锡后,毒物在肝和血液中的浓度最高,肾、脾、心、脑和骨骼肌较少,经口亦呈类似分布;症状虽以神经系统为主,但中枢神经系统并无特殊高浓度的有机锡存在。
进入机体的有机锡主要经肝微粒体酶脱烷基而代谢转化,最后大部分经肾和消化道排出,其中一乙基锡、三乙基锡通过肾脏排出,而二乙基锡则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本类物质亦可从唾液、乳汁排出,四乙基锡还可经呼吸道粘膜排出。
5.7 中毒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现一般认为是由于本品抑制了脑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而引起脑白质水肿。
6 临床
6.1 急性中毒
6.1.1 潜伏期:一般为1-5天。潜伏期的长短,与所接触的有机锡品种、吸入剂量、个体敏感性、原有健康状况有关。
6.1.2 临床表现
除有流泪、鼻干、咽部不适等粘膜刺激症状外,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最早出现,早期呈阵发性,后期为持续性,可十分剧烈。患者精神萎靡,常有头晕、明显乏力、多汗、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心动过缓。
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抽搐、呼吸停止。但在中毒早期患者常无明显体征,故对可疑中毒者应予住院,并做好以下情况的动态观察,以利于及时掌握病情进展。
①精神状态:早期常较兴奋,可表现为多语、易激动、失眠等。但如出现嗜睡、对周围事物淡漠等明显抑制状态,常表示病情严重。
②心率与血压:早期血压波动,心率正常或稍偏慢。如血压突然升高,心率低于50次/分,常提示病情恶化。
③神经系统检查:早期可正常,亦可有手指震颤、四肢肌张力减退等。如出现腹壁、提睾反射消失,常为昏迷的先兆。严重中毒者尚可出现锥体束征阳性。
④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常示正常,亦可有眼底乳头边缘模糊、充血及水肿。故不能以眼底检查正常,而否定脑水肿的存在。
尿锡定量测定:可增高,但与中毒严重程度可能不完全平行。
血常规检查常正常;血清钾有时偏低;肝功能如血清转氨酶常增高;。
脑电图检查早期大多正常,少数重病人可出现? 波或? 波。
6.1.3 诊断
根据短期内有较大量的本品接触史,经一定的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明显乏力、多汗、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心动过缓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脑水肿的表现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类似的疾病,可作出急性中毒诊断。尿锡可作为接触指标,在诊断或鉴别诊断需要时,可作尿锡测定。颅内压增高疑有脑水肿时,可作头颅CT或MRI检查。除鉴别诊断需要外,腰椎穿刺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6.1.4 治疗
①现场抢救: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更换污染衣物。皮肤或眼受污染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②接触后有头痛、头晕、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或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者,或接触后虽无局部刺激及全身中毒的临床表现,均应作为观察对象,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5-7天,给予必要的检查,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③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脑水肿时,应控制液体入量,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中、重度中毒者可用高压氧治疗。颅内高压用常规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手术减压。
6.2 慢性中毒
7 预防
7.1 接触控制
①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生产操作中严格控制加料量,避免因反应激烈而发生跑料事故。
②生产过程:应密闭化、管道化,并应在负压下操作,避免手工操作。有机锡化合物较空气重,因此排气设备应设置在下方。
③生产车间:本类物质的气体易被混凝土、木材、棉织品等多孔物质吸附,且不易清除。因此,生产车间地面要求磨光,墙壁、桌面等需油漆光滑,便于冲洗。如车间地面受污染,可用5%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1:1000)清洗。
④防护用品:工作服、手套等防护用品不宜采用棉织品,也不宜用橡胶制品(因有机锡可透过),宜采用塑料或合成纤维类材料。
⑤定期检修:生产设备应经常维修,以防止跑、冒、滴、漏。
7.2 就业禁忌证
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疾患、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慢性皮肤疾病,妊娠期或授乳期妇女,均不宜从事接触本品的工作。
7.3 监护性体检
根据卫生部卫监发(1997)第60号文件规定,我国对从事接触有机锡作业的工人每二年进行一次监护性体检,检查项目主要有内科、神经科、皮肤科检查及尿锡测定,必要时可作脑电图检查。
8 标准
8.1卫生标准:中国车间空气中三乙基氯化锡的MAC 0.01 mg/m3(经皮)。
美国OSHA PEL-8h TWA 0.1 mg/m3;
8.2 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784-88)
9 中毒病例
例1 男性,32岁,化学技术员,近一月来常与挥发性三乙基氯化锡接触,刚开始接触时仅觉眼刺痛,轻度头痛,流清涕,打嚏,偶有干咳。近半个月来头痛加剧,位于双侧颞部、顶部,为胀痛及刺痛感。入院前两天头痛加重,并呕吐两次,后一次为喷射性。自觉有时神志有些模糊,但当别人摇动患者时仍知道。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眼结膜充血,双瞳等大,直径2.5毫米,对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肺部正常。心率60次/分,律整,血压90/60毫米汞柱,肤(? )。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普遍亢进,双侧霍夫曼征(+),双侧巴彬斯基征(+),克匿格征(? ),无髌阵挛及踝阵挛。眼底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尿锡定量(24小时)0.43毫克%。入院时腰穿压力250毫米水柱,细胞数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曾测血锡和脑脊液锡定量均为阴性。给予高张葡萄糖、三磷酸腺苷、维生素乙族及丙、谷氨酸等药物,并配合针刺及对症治疗,症状减轻。期间曾试用过乌洛品10毫克静注及依地酸二钠钙1克行静脉点滴,排锡效果不明显。
例2 患者男性,32岁,工人。因头晕、乏力2周,头痛、呕吐2天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在生产过程中与三乙基氯化锡、四乙基锡和双三乙基硫酸盐密切接触,共计约1个月。在接触过程中患者有流泪、流涕、喉痛及呛咳等粘膜刺激症状,但下班后上述症状可以缓解。一日发生反应锅跑料(即反应锅开关失灵,锅内液体突然放出)。该同志为减少国家财产损失,从阴沟中用碗捞起反应液,但缺乏防护措施。患者当日即感不适,但不以为然,曾作一般处理后回家休息。因当时未作车间空气毒物浓度测定,所以具体接触量不详。在停止接触半月后,患者感头晕、全身乏力、时有恶心、偶有呕吐。入院前4天觉视力模糊。2天来头痛加剧,为前额部钻刺样痛,并呕吐频繁,饮食甚少。发病后从无抽搐,也无发热和晕厥等。
体检:体温36.5℃,脉率6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60mmHg。营养发育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四肢软弱无力。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和皮疹。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眼球活动正常。胸廓对称,心肺无特殊发现。腹平软,肝脾均未触及。双侧膝反射略亢进,神经系统无病理性反射。四肢活动正常,皮肤痛觉触觉无变化。眼底检查乳头有轻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15万,血红蛋白13g/dl;白细胞11,800,分类中性90%,淋巴10%。尿常规无特殊发现。血浆非蛋白氮33mg/dl,二氧化碳结合力45.8容量%,入院后腰穿压力为245mmH2O;脑脊液清而透明,潘氏反应阴性,镜检红细胞144,白细胞未见;生化测定糖124mg/dl,氯化物490mg/dl。
患者入院后即予高渗葡萄糖静脉推注,以减低颅内压,同时试用二巯基丙醇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等络合剂注射,病况未见好转。第二天晨出现嗜睡,意识不清,下午血压骤然下降,呼吸、心跳停止,经多方抢救无效而死亡。
10 多人中毒事故
11 参考文献
1.WHO.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15: Tin and Organotin Compounds: A Preliminary Review. Geneva:WHO,1980:17-109
2.Klein S,et al.(杨鲁第,译).锡及其有机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反应(德文).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84;(3):156
3.Wada O,et al.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analytical methods, toxic metabolism and health effect of organotin compounds.I(review). Sangyo-Igakv 1982; 24(1):24
4.王白齐主编.有毒化学品卫生与安全应用手册.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220-222
5.王世俊.锡、有机锡.见:王莹,顾祖维,张胜年,等主编.现代职业医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0-183
6.王佩丽,邹和健,陈卫杰.急性三、四烷基锡化合物中毒29例报告.职业医学,1999,26(2):29
7.王佩丽.锡及其化合物.见:何凤生主编.中华职业医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5-287
8.王佩丽,陈卫杰,任引津.急性三烷基锡中毒的研究进展.(待发表)
9.上海第一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组.三乙基氯化锡的毒性实验研究及其最高容许浓度的建议.卫生研究 1973;(3):1
10.沈国光整理. 临床病理讨论第51例-_-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中华内科杂志,1982,21:692
11.北医三院职业病科.急性有机锡中毒(附4例报告).卫生研究,1974,(3):81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