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标识

中文名: 氨基钠

英文名: Sodium amide; Sodamide

CAS号:  7782-92-5

RTECS:  VY2775000

分子式: H2-N-Na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1.40。熔点210℃。沸点400℃。

危险性

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在空气中不稳定,加热氧化生成氢氧化钠、亚硝酸钠和氨。400℃开始分解,500~600℃迅速分解。有潮解性,与水激烈反应生成氨和氢氧化钠。在真空中加热至300~330℃时会分解成氮气、钠、氢气和氨气。

接触机会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用作缩合促进剂。也用作脱卤剂、脱水剂、烷基化剂、氨化剂。在液氨中离解NH2离子作阴离子聚合生产聚氯乙烯的引发剂。还用于制造叠氮化合物、氰化物、靛蓝和联氨等。

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上海吴松化工厂,上海勤工化工厂

侵入途径

可经皮肤、粘膜吸收。

毒理学简介

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因本品遇水可产生氨及氢氧化钠,可引起皮肤及粘膜严重灼伤。

临床表现

吸入呼吸道、摄入消化道、眼和皮肤接触后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眼和皮肤灼伤,临床表现参见<氨>和<氢氧化钠>。

皮肤接触后局部常先有滑腻感觉,后出现烧灼痛。

处理

接触者立即脱离现场;皮肤接触时 立即去除污染的粉尘,用大量清水冲洗;眼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口服者勿给催吐,用清水洗胃需谨慎,以防胃肠道穿孔。

呼吸道损伤时发生肺水肿的处理参见<氨>。

眼灼伤按碱性灼伤处理,参见<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

皮肤灼伤按碱性灼伤处理,参见<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治疗>。

消化道灼伤按碱性灼伤处理,参见<消化道酸碱灼伤的治疗>。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