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乙酸-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发表时间:2011-10-31浏览次数: 评论: 分享: 顶: 踩:

品名

氟乙酸; Fluoroacetic acid; Monofluoroacetic acid; CAS:144-49-0

理化性质

无色固体。分子式C2-H3-F-O2。分子量78.04。熔点33℃。沸点165℃。溶于乙醇。加热分解,生成有毒氟化物。燃烧具有绿色火焰。

接触机会

可用于杀鼠剂。人的中毒多为误服、食用器皿污染或口服自杀,但也有因用作杀鼠剂时吸入其粉尘或皮肤污染所致。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北京化工厂、上海试剂三厂

侵入途径

以消化道为主。

毒理学简介

大鼠经口LD50: 4680 ug/kg。小鼠经口LD50: 7 mg/kg。

属高毒类。在体内与细胞线粒体的辅酶A结合形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酶,阻断了三羧酸循环中的柠檬酸氧化,使柠檬酸在组织内大量积聚,造成机体代谢障碍。这一过程称为"致死合成"(Lethalsynthesis)。

动物实验见到“致死合成”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中毒动物多死于严重抽搐而造成的呼吸停止,心衰或室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抑制,并伴有呼吸循环衰竭。由于毒物渗透入细胞及“致死合成”的生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中毒的潜伏期较长。

估计人口服致死量为2~10mg/kg。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为主。

误服中毒后先有呕吐、大量流涎、麻木感、上腹疼痛、精神恍惚、恐惧感、肌肉颤动、视力障碍等。经约数小时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昏迷、呼吸抑制,随后可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患者可由于心跳骤停、抽搐发作时的窒息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处理

误服中毒者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皮肤染毒时立即用清水彻底洗涤。

静脉适量输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解毒剂有乙二醇乙酸酯和乙酰胺两种。乙二醇乙酸酯(Glycolmonoacetate),又称醋精,是一种毒性小、细胞渗透性很高、无短期蓄积作用的药物,为“乙酸盐给予体”,在体内对氟乙酸有干扰作用,因此对氟乙酸中毒具解毒作用。乙酰胺(解氟灵)的作用机理与之类似。

用法:乙二醇乙酸酯0.1~0.5ml/kg,肌注。成人一般用6~30ml/次。可在心脏听诊或心电图观察下调整剂量,或30~60分钟重复投药一次。其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且对肌注局部有刺激性,因此,注射部位应更换。

乙酰胺2.5~5g,肌注,每6~12小时一次。因本品pH低,刺激性大,注射局部疼痛明显,故宜加0.5%普鲁卡因同时注射以减轻疼痛。

其它对症治疗。由于在中毒48小时内出现抽搐的可能性大,注意防治。

标准

危规:GB6.1 类61099。原铁规: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94002。UN NO.2642。IMDG CODE 6088-1页,6.1 类。

参考文献

陈志周,主编.急性中毒.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41,465.     

本内容搜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