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检测

聚氨酯新材料项目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06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根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和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6等法律法规、卫生标准要求, 我们对某聚氨酯( PU )新材料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现将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 评价内容、方法

1. 1 评价内容 1 分析评价该项目生产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性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浓度或强度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o 分析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 辅助卫生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 2 评价方法 按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6 [ 1] 要求,用检查表和定量分级法评价该扩建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情况[2] 。

1. 2. 1 职业卫生检测方法 按5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6 [ 3] ( 2001年版)选择采样点。粉尘浓度检测用称重法( DS-21B 粉尘采样器), 噪声强度检测用直读方法( AWA6218B 噪声统计分析仪), TDI和二氯甲烷的检测用色谱分析法; CO2 用直读式仪器法。

1. 3 控制效果评价主要依据 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 ( 2002- 05- 01); o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6 [ 1] ;.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4] GBZ 1- 2002; .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 [ 5] GBZ 2- 2002; . 委托方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2 结果分析

2. 1 项目工程分析及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2. 1. 1 项目工程分析 该新建项目主要产品为聚氨酯软泡塑料,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将原料罐的物料聚醚( PPG)、甲苯-2, 4二异氰酸酯(TDI)、三乙烯二胺、硅油、辛酸亚锡、水、色料、填料、阻燃剂、抗氧化剂、CO2 按一定量的配比经计量泵送入混合头。通过自控仪表装置将混合头的物料送入发泡头, 发泡头的压力为2. 5MPa, 通过发泡段输送带经走纸装置、红外线加热装置和真空抽气装置, 成形后由输送带送入切割输送带, 得成品, 发泡温度控制在20~ 24 c,再将成品经平切机分别切出所需成品。

2. 1. 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该新建工程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TDI、二氯甲烷、CO2 及噪声等等。

2. 2 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2. 2. 1 作业场所粉尘 对生产车间颜料粉碎机、混配槽等作业岗位粉尘浓度进行检测, 并按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6 [ 6] ( GB 5817- 86)对粉尘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见表1。

表1 某聚氨酯项目车间粉尘检测结果.jpg

2. 3 职业病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该项目位于南通市港闸区工业集中区内, 厂区周围无居民住宅区和环境敏感区域, 与周边其他企业间基本无交叉污染, 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GBZ 1- 2002)对选址的要求。总平面布置中, 在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厂房、设施之间安全卫生间距基本满足要求。该项目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综合楼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 GBZ 1 - 2002) [ 4] 的要求。但食堂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不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 GBZ 1- 2002)的要求。本项目生产工艺理论成熟, 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各种设备及整套流水生产线比较先进。基本采用密闭设备生产, 但未采用DCS 集中控制, 自动化程度不高, 部分工种需工人直接操作, 如投料时会有粉尘逸散。另外如果作业场所发生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跑、冒、滴、漏事故, 操作人员在生产、巡视、维修过程也有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有职业人群发生职业病的可能性。

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GBZ 1- 2002 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发泡车间无机械排风设施、投料间无通风除尘装置。经现场检测: 投料间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 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 设置了生产卫生用室、生活用室等。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 但没有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办公室作为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有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制定了职业卫生防治计划、职业卫生制度。按规定给职工进行了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体检工作, 并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包括手套、口罩及防尘面具等), 并指导工人正确使用。

3 评价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该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一般, 前期预防措施不到位, 要针对性采取整改措施。建议如下。

3. 1 健全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按标准( GB2158- 2003)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 2 重点岗位要增加机械通风排毒、机械通风除尘装置, 如发泡机台、投料处。

3. 3 定期对作业场所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发现浓(强)度超标的设备和岗位, 及时查找原因, 必要时更换设备, 以确保作业场所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浓(强)度达到卫生标准,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

3. 4 建立和健全生产设施及卫生防护设施的使用、维护、检修的管理制度, 加强维护和保养, 确保合理、高效、正常运转, 严防跑、冒、滴、漏的发生。

3. 5 切实加强作业人员上岗前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杜绝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接触相应的有害因素。同时应加强职业卫生培训, 使职工掌握有害物质的职业卫生防护和自救互救的知识, 以切实保护职工健康。

3. 6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卫生培训, 对生产中的每一道工序或环节以及事故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处理措施都应熟练掌握, 并经考核后方能上岗操作。

3. 7 制定突发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落实化学事故发生时的人员抢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确保应急事故时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