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卫生检测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采样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1-11-09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我国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3种容许浓度,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一 A)、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 Limit,PC —s1EL)⋯ 。20O4年12月1日实施了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2],从而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样品采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贯彻我国新的职业卫生标准进行样品采集过程中,应针对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分别进行样品的采集,做好质量控制。

l 现场调查是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为了正确选择采样点和采样方法,现场采样人员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调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消耗量等;生产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等:生产过程情况,了解劳动组织及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劳动工时,每种工种实际工作的情况等;调查企业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以及防护设施运行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仔细分析,识别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工序、状态、浓度产生及分布规律等。进入现场采样前,应根据现场调查得到的信息,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设置,不同毒物所选择的采样方法,采样时段等。

2 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及采样方式是质量控制重要一步

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大多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逸出的废气和烟尘,空气中有毒物质一般以气体、蒸气、烟、雾、尘及气溶胶等不同状态存在,有时则以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于空气中,不同状态的毒物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采样仪器进行采集。在我国新颁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配套检测标准方法GBZ/T160—2004中都明确指出了检验方法适用的有害因素的状态。有机溶剂蒸气大多用固体吸附剂采样(刺激或窒息性气体除外),采集气溶胶态有毒物质使用滤料。正确的空气样品采集方法,要根据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存在状态、采样方法的适用性、评价标准等来决定,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监测目的和作业场所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同一种有害因素存在的状态不同,所选用的采样方法和接触限值也不同。职业卫生监测分为评价监测、日常监测、监督监测和事故性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评价标准即职业接触限值有3种,每种有其不同的应用范围。PC —TWA是按8 h工作日内各个工作任务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 h工作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A),它能更好地反映工人实际接触水平,克服了MAC单纯测定空气中毒物浓度的弊病,尤其适用于工人在工作期间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应用个体采样器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作业者接触水平,工作场所的定点区域采样(al~asaiil—pling)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PC —STEL指在1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ra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浓度。也是一种时间加权的平均浓度,是15 rain时间加权,而不是8 h时间加权,它是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过高浓度对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是为了保障短时间接触不至于引起某些急性效应。而根据GBZ 2—2002的要求,大多数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PC —TWA和PC —STEL,必须进行TWA的监测,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对STEL进行监测;如果现场有害因素浓度的变化不大,可以不进行监测;如果现场有害因素浓度的变化较大,必须在浓度变化大的地点,浓度最高的时间段,进行STEL的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应同时符合PC —TWA和C —STEL才是合格的。应用PC —STEL时,一般采集15 min的空气样品,当接触时间不足15 min者,仍以15 min折算STEL。

MAC指在1个工作地点、1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物质的浓度。MAC是针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制定有MAC限值的毒物,未制定其PC—TWA、PC—STEL限值。在进行MAC或STEL样品采集时,应在工人工作的时间内,通过现场调查确定的可能接触浓度最高的时间段和地点,分别进行多次样品采集,从而采集到工人瞬时或短时间接触化合物浓度最高的样品。

3 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做好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方法、采样物品处置、记录等几方面着手。现场采样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能够正确识别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熟练操作采样仪器,正确布点。采样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应该经过校准或核查,应该确保仪器使用的环境符合其说明书中所规定的环境条件。在需要防爆的场所中,必须使用防爆型的采样仪器。应根据实际样品采集需要的流量选择采样仪器,选择需要的流量在仪器的流量范围刻度内,一般应置于刻度的中间为好。

仪器采样前后应进行流量校正,并做好记录,对于长时间采样,应在样品采集前和样品采集后分别进行流量校正;特别是用吸附剂管进行采集时,由于气流通过的影响,通过吸附剂管气体的实际流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在样品采集前和样品采集后分别进行流量校正,分别记录流量,实际流量以前后流量的算术平均值计。

对于采样仪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7061—1997(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及WS/T 14—1996{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收集器》中的相关规定。做好现场采样时的采样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常规的

采样地点、采样持续时间和流量等之外,对于工人是流动性工作的情况,还应当对工人具体的流动地点以及所进行的操作和接触有害因素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应记录当天的生产情况、工人工作情况以及使用防护用品的情况。采样时间段也应详细记录,如10:10,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测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4 参考文献

[1]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

我要评论

条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 验证码:

<>
职业卫生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