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9-03 来源:职业卫生网 浏览次数: 评论: 顶: 踩:
(一)
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整改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流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人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气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
A 可以只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可以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C 可以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D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 可以委托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个人代管企业安全生产
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D
[考点]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解析]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 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 12
B 24
C 36
D 48
E 72
答案:E
[考点]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解析]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 A厂2009年度百万工时伤害率为( )。
A 1
B 2
C 3
D 4
E 5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
[考点] 百万工时伤害率的计算。
[解析] 百万工时伤害率={2/[1000×(365-115)×8])×106=1。
4. 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
A 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 参与本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 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D 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 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答案:A,B,D
[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范围。
[解析] 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1号)第十七条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2)安全生产检查;(3)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4)安全检测检验;(5)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下列安全生产工作,应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并签署意见:(1)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2)排查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3)制订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4)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5)安全生产事故调查;(6)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7)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事项。
5.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关于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 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 由A厂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调查
D 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 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调查
答案:B,D,E
[考点] 一般事故的调查。
[解析]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其中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县级人民政府也可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
6. 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
A 煤尘
B 苯
C 氯
D 高温
E 焦炉煤气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B,D,E
[考点] 职业性有害因素。
[解析] 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3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
《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10大类:(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
7. 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被破坏的设施、设备后,还需( )。
A 重新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
B 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 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D 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中的整改要求
E 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
答案:B,D,E
[考点]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解析] 安全检查工作一般包括:安全检查准备、实施安全检查、通过分析作出判断、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整改。
(二)
B家具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1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d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
A 医疗费用
B 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 事故罚款
D 清理现场费用
E 丧葬及抚恤费用
答案:B
[考点] 直接经济损失的范围。
[解析] 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等。
2.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特大事故
D 重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A
[考点] 事故等级的判定。
[解析]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将“安全生产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该等级标准中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3. 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的粉尘可能会引起的职业病是( )。
A 尘肺
B 苯中毒
C 炭疽
D 职业性哮喘
E 甲醛中毒
答案:A
[考点]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解析] 木材的生物效应可分有毒性、过敏性、生物活性等,可引起许多不同发病症状和过程,例如皮肤症状、视力失调、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病变、过敏病状,以及各种混合症状。化学危害是因为木材防腐和粘接时采用了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会引起中毒、皮炎或损害呼吸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木料加工产生大量的粉尘、小颗粒木尘沉积在鼻腔或肺部,可导致鼻黏膜功能下降,甚至导致木肺尘埃沉着病(俗称尘肺)。
4. 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
A 密闭产尘设备
B 粉尘惰化
C 除尘净化
D 通风净化
E 防静电
答案:A,C,D
[考点] 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
[解析]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主要包括:(1)改革工艺过程;(2)湿式作业;(3)密闭、抽风、除尘;(4)个体防护。
5. 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
A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 安装电磁屏蔽
C 采用TT系统
D 安装机械连锁
E 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答案:A,C,E
[考点] 触电防护技术。
[解析] 所有电气装置都必须具备防止电击危害的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包括:T系统(保护接地);TT系统;TN系统(保护接零)。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包括: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6. 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粉尘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 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 氧含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 环境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 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答案:A,B,C,D
[考点] 粉尘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解析] 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7. 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 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
B “四不放过”
C 公正、公开
D 企业利益至上
E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答案:B,C,E
[考点]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解析]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事故调查处理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
8. 该起事故暴露出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
A 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 安全检查不到位
C 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 未采用防爆电机
E 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答案:A,B,E
[考点] 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 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2)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簧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的要求等。通过安全检查,不断堵塞管理漏洞,改善劳动作业环境,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3)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要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
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巾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11月5日,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起重机,吊运1台800kN·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有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量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起重机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首尾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答案:此次事故类别为起重伤害
理由:发生在吊塔(起重机械)的安装过程中。
[考点] 安全生产事故类别。
2. 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答案:
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使用。
(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汇报安全生产事故。
[考点] 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3. 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答案:
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1)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2)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
(4)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5)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6)相关方管理混乱,存在着非法分包、转包的现象。
[考点] 容易出现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 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答案:
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3)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加强相关方管理,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考点] 安全管理措施内容。
(四)
D热电厂2×300MW扩建工程的燃煤输送系统包括:煤仓、运煤系统、破碎系统和煤系统。煤仓内堆煤最大高度为14m。燃煤由汽车运入电厂,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煤送到磨煤机中磨成煤粉,煤粉送至锅炉喷燃器,由喷燃器喷到炉膛内燃烧。扩建工程使用该厂原有的2个容积为500m3柴油储罐储存点火锅炉用燃油。给水系统的功能是将水送入省煤器。送入省煤器的水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后送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厂调节水系统有1个储量为12t的液氨储罐。
发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水—氢—氢”方式。氢气由φ100mm的管道引入发电机设备中。制氢系统有9个表压3.2MPa、容积10m3的氢罐。锅炉机组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25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为17.75MPa。
D厂远离城区。为方便员工生活,D厂在厂区内设立了1座加油站,加油站有2个容积150m3的汽油储罐,汽油的密度为730kg/m3。
受D厂委托,E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厂扩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出具了安全评价报告,并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答案:
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防粉尘措施: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个体防护。
(2)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防护装置防止机械伤害。
(3)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4)接地、屏蔽等防雷击措施。
[考点] 燃煤输送系统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2. 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哪种类型?简述该类安全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案:
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安全验收评价。
主要内容: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
(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考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
3.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结合以上场景,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答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并使危险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
(3)作业许可证上应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
(4)爆破、吊装作业要派专业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考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4.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指出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答案:
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加油站(2个汽油储罐)。理由:加油站汽油储量大于汽油临界量200t。
(2)液氨储罐。理由:液氨储罐储量大于氨临界量10t。
(3)氢罐。理由:氢罐储量大于氢临界量5t。
[考点] 主要重大危险源。
(五)
F氧化铝厂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生产工艺为:原料储运、石灰消化、原矿浆制备、高压溶出、赤泥沉降洗涤、分解与种子过滤、蒸发及排盐、氢氧化铝焙烧与包装等。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主要有:铝土矿、石灰、液碱、燃煤、硫酸、柴油、硫酸铵、赤泥、氧化铝、灰渣、煤气、过热蒸汽、液氨、水等。该厂生产的主要工作由本厂负责,辅助性工作承包给G企业。F厂主办公楼有:2部电梯,1套消防系统,26个灭火器。
F厂自备煤气站和热电站。煤气站生产氢氧化铝焙烧用煤气,煤气生产能力为65000N·m3/h。热电站有3台130t/h燃煤锅炉、2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1套25MW汽轮发电机组。热电站生产270℃的蒸汽,生产能力为220t/h,蒸汽在管道中的输送压力为3.7MPa。
F厂热力工程系统有:主厂房、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除盐水站、点火泵房、灰渣库、熔盐加热站、除灰系统、供热管网、氨法脱硫系统等单元。工艺间物料采用管道或机动车辆输送。
2010年3月,F厂组织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分析表明,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事故隐患占31%,查出的两个重大事故隐患Ⅰ、Ⅱ在2010年1月份检查时就已发现。重大事故隐患Ⅰ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的甲车间认为应由乙车间负责整改,乙车间认为应由甲车间负责整改;重大事故隐患Ⅱ未整改的原因是F厂认为应由G企业出整改资金,G企业认为应由F厂出整改资金。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并说明理由。
答案:
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
(1)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然)物质。
(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
(3)煤气。理由:属于易燃气体。
(4)硫酸铵、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
[考点] 火灾爆炸物质的类型。
2. 指出上述场景中的特种设备。
答案:场景中的特种设备: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
[考点] 特种设备的种类。
3. 指出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
答案:
按事故类别分类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以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
(2)其他爆炸: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
(3)坍塌:堆煤场。
(4)高处坠落:主厂房等检修。
(5)淹溺:除盐水站。
(6)触电:各种电气设备。
(7)机械伤害:各种机械。
(8)窒息和中毒:供热管网气体。
[考点] 主要的危险因素。
4. 确定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并说明理由。
答案:
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F厂。
理由:(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考点] 整改责任单位的确定。
5.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答案:
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持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考点] 安全检查的整改措施。
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的费用:
(1)安全活动、安全培训教育费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费用;
(3)安全设施费用;
(4)保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
(5)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所需费用;
(6)保证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费用;
(7)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费用;
(8)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费用;
(9)消防器材设施购置、维护费用;
(10)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维护更换费用;
(11)治安保卫费用;
(12)应急救援物资费用;
(13)其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
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成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
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
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问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
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淀粉粉尘触及电火花发生爆炸。
2.
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空气中的粉尘量过多,又遭遇电火花。
间接原因: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散落到打包间地面;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
3.
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
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
(1)淀粉爆炸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2)淀粉爆炸感应期长,为气体的数十倍;(3)淀粉爆炸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质自身分解产生的毒性气体;(4)和气体爆炸相比,淀粉爆炸所要求的最小引燃能较大。
4.
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人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200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总分100,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均为案例分析题(共三题,其中:第一题23分,第二题35分,第三题42分。要求:分析合理,结论正确。)
一、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宿舍。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 填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 _________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_________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__________.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75
答案:仓库;建筑物;安全距离
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75
答案: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 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75
答案:事故调查组应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消防总队)、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检察院、企业的主管部门(视其隶属关系而定)和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5)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可有可无)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 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75
答案:教材中归纳了11条。
(1)事故的通报;
(2)成立事故调查组;
(3)事故现场处理;
(4)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5)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6)事故人证材料搜集记录;
(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
(8)事故图(表)的绘制;
(9)事故原因的分析;
(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
(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实际上第1条、第3条和第11条不是事故调查程序中的内容,实际运行中的程序应该如下: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现场物证搜集(包括现场摄像拍照)、探查(绘制事故现场图,查明起火点和火源);
(3)搜集有关原始资料和记录;
(4)调查询问相关人员,作出司法认可的笔录;
(5)分析事故原因,写出事故技术报告(必要时有的还需要做材料分析试验和技术鉴定);
(6)分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管理责任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报告;
(7)调查组研究讨论;
(8)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9)报批。
二、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
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扳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设有三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吨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
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装配线。
车身装焊线焊机选用悬挂电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它零件一起进入总装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
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
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品运输以叉车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16辆,叉车1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m、转弯半径大于9m.次干道宽度5m、转弯半径大于6m.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3900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立方米/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
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天车司机开始起吊。随着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斜,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斜、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5.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辨识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些设备、设施或场所。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7.5
答案:要回答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指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
题目给定的冲压、装焊、涂装、板金、装配共5个车间,外协配套、半成品2个库,都存在危险因素。
冲压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
涂装车间危险因素有触电、火灾、化学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装配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
装焊车间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火灾、化学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板金车间和外协配套、半成品2个库没具体介绍可不回答。
另外,配电站危险因素有触电。锅炉房和空压站危险因素有触电、物理性爆炸。
危险设备场所已述,设备、设施主要有起重机械、焊机等器具、输送设备、冲压设备、车辆(包括*车)、锅炉、空压机、电缆等。
6. 说明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哪些主要资料和证据。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7.5
答案:事故调查取证中应收集的资料和证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
2、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吊装工人的作业规程、物堆放规定等);
3、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制;
4、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包括超重司机的持证上岗情况和证件);
5、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检测记录及有关证件;
6、企业安全管理的检查记录;
7、有关人员(工人甲、起重机司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监督执法人员)的谈话记录和证词;
8、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部门的检查记录;
9、企业“三同时”审查、安全评价记录和许可证照等。
三、某花炮厂属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有鞭炮和烟花。在全省烟花爆竹企业专项整治期间,该厂从2000年12月开始停产整顿,至2001年4月份整顿完毕,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复同意该厂恢复生产,并与当地政府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2002 年4月,该厂修建用来搬运原料的卷扬机提升系统,卷扬机提升斜长约60米,垂直高度30多米。上工区在半山腰,下工区在卸货停车场,操作平台设在上工区。卷扬机于2002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该厂委托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明确指出自制的卷扬机不能使用,如要使用须经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当地部门在2002年11月1日对该厂检查中,特别指出卷扬机不得用于运输药料,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法人代表A当场表示,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黑火药,卷扬机只是用来搬运辅助材料,决不运载带药原料和人,厂里也制定了制度并告知全厂职工,违者罚款。A还以书面形式向公安部门作出保证,决不会用卷扬机来搬运黑火药和人。但事实上,自2002年10月份以来,该厂曾多次利用卷扬机搬运过黑火药,A对此视而不见。
2003年2月22日,厂安全负责人B前往某市购买黑火药和烟花材料,当日在该市租用了2辆5吨解放牌货车。23日上午,一辆车装载4吨黑火药和1吨高氯酸钾,另一辆车装载约7吨的烟花材料。B负责押运。车抵达厂后,根据副厂长C的指示,B指挥司机将第一辆车先行开至卷扬机下工区,副厂长C指派三名工人去卸货,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为加快搬运速度,C又去找几辆手推车来运送,当天值班管理人员D也分别指派9名工人到卷扬机上工区去搬运。未经专业培训的D操作卷扬机,2名工人在旁负责卸货,其余7名工人用2辆手推车将货物搬运入库。卷扬机前两次提升上来的是高氯酸钾,在提升期间,卷扬机曾发生吊篮下滑的故障。第三次提升黑火药时,因提升过卷、钢丝绳突然崩断,吊篮坠落至下工区地面,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2人重伤、20人轻伤。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7. 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0.5
答案: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其理由可见事故原因的分析。
8. 请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0.5
答案:对事故的原因的分析。可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主要企业采用未经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合格的自制的卷扬机,擅自提升烟花爆竹药料和货物。值班管理人员D未经培训,无证作业,违法违规操作卷扬机提升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并在提升运行过程中已发生了二次吊篮下滑的故障后,没有及时采取检查、修理、停运等措施,而是继续冒险蛮干,违法违章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间接原因:
一是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的规定,在卷扬机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6个环节均没有严格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是安全管理混乱,制度虚设。在公安部门检查下达书面整改意见后,法人代表A作出书面承诺,制订了制度,但是未能履行承诺和遵守规章制度,三违现象严重;
三是未能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的规定,未履行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四是职工安全意识低,素质差。企业的制度已告知全厂职工,卷扬机决不运载药料和人,在事故当天20多名职工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征兆无一人制止或者提出异议。
五是安全监督执法的公安部门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对安全评价机构提出的,自制卷扬机必须通过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方可作用的建议,在企业作出书面保证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药料和人的承诺后,认可了企业违规行为。
9. 写出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0.5
答案:事故有关责任人的问题。
1、企业法人代表A.A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特别是对卷扬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去做,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这起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2、厂方安全负责人B.主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听取安全评价机构的建议,不向法人代表A提出建议,企业习惯性违法违规视而不见,制止不力,工作失职,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3、副厂长C.违法违规指挥司机将车开至卷扬机下工,指派工人违章作业,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4、值班管理人员B.违法违规无证作业,发现事故征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仍冒险蛮干,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5、公安部门若干人(主管领导、2002年11月1日检查人员、主管人员等)。虽然以书面的形式下达了整改意见,但是对于企业法人代表A的口头和书面的承诺,表示了认可,是在明知企业违法的情况下监督执法不力,对这起事故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
7、另一辆超载车司机。违规超载运输,对这起事故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但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应予处罚。
10. 请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防范)措施。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10.5
答案: 1、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2、严格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制度,严格安全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的制度,凡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必须依法停止使用。
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自觉抵制违法违章指挥、违法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严格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决不能上岗作业。
4、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行政执法要公正、公平、公开,对法律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不能网开一面,更不得听信保证,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一查到底,跟踪落实情况,直到消除事故隐患为止。
5、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开展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分级、建档、监测、监控,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做到防范在先,科学决策,强化管理。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5年
某日16: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检修连接污油池的输油管线,16:20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输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油的液面高度为50cm,上面浮有30cm厚的污油,在连接100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去车间喊电焊工丙,17:10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池附近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20,钳工甲见丙迟迟没有回来,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开始焊接,焊接3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油池顶盖掀开,油池着火,钳工甲在油池附近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油气厂内焊接,必须由具有( )的人进行操作。
A 防爆基础知识
B 防爆基础经验
C 焊工作业操作证
D 经过焊工培训
E 领导允许
答案:C
2. 该起事故的性质是( )。
A 个人行为
B 刑事案件
C 责任事故
D 非责任事故
E 意外事故
答案:C
3. 该起事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
A 通风不良
B 照明强度太低
C 环境温度过高
D 违章操作
E 对异常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答案:D
4. 该事故中引起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 )。
A 空气
B 油与挥发的气体
C 环境温度
D 电焊焊接所产生的弧光
E 污油
答案:A,B,C,D
5. 钳工甲所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 )。
A 离子辐射
B 触电
C 有机着火
D 有机爆炸
E 机械伤害
答案:B,C,D
6.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维修班可能涉及事故的类型、类别有( )。
A 其他爆炸
B 火灾
C 淹溺
D 灼烫
E 机械伤害
答案:A,B,D,E
7. 根据以上情形,爆炸的间接原因有( )。
A 作业组织者安全管理不到位
B 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C 动火过程监护不到位
D 事故应急演练未落实
E 安全意识不强
答案:A,B,C,E
第二题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16-1992),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
A 槽罐车破碎的槽罐玻璃
B 标志灯不亮
C 有毒物质
D 油罐储油量
E 剧毒物
答案:C
2.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特大事故调查组的任务包括( )。
A 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B 参与沿线高速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工作
C 做好突发事件紧急批复和警报工作
D 机动车驾驶员甲的讯问工作
E 事故救援机制建立,不断完善事故救援制度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D
3. 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 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存在缺陷
C 对于货车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 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 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A
4. 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该事故属于( )。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死亡事故
C 重伤事故
D 一般死亡事故
E 从业伤亡事故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A
5.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例描述,应追究( )刑事责任。
A 槽罐车驾驶员甲
B 货车驾驶员乙
C 附近村民
D 村里主要负责人
E 应急救援组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A
6. 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
A 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材料
B 事故应急救援处理
C 慰问抢险救援成员
D 寻访驾驶员甲
E 通过媒体报告事故的调查进度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A,B,D
7.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
A 中毒死亡的人员丧葬费用和歇工费用
B 受伤住院治疗的补助和救济费用
C 受伤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D 事故赔偿、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 槽罐车停运期间有效经济支出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A,B,C,D
8. 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
A 运输资质认定
B 驾驶员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
C 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 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
E 化学用品运输许可证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答案:A,B,C
第三题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冷凝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及除尘系统、脱硫系统、汽水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
锅炉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械装置、水处理装置、疏水装置,发电厂用燃煤由主煤场滚轴筛将煤送人燃煤锅炉。
脱硫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和6个氢气储罐,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 kg和30 kg;6个卧式氢气储罐体积为20m3、额定压力为3.2 MPa、额定温度为20℃,作为生产过程整体装置,这些装置与储罐管道连接。(氢气密度:O℃,0.1MPa状态下密度0.09 kg/m3。)
锅炉点火主燃油使用柴油,厂区有2个500m3的固定柴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00m。在同一院内有2个20m3的汽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50m。(汽油的密度750kg/m3,汽油、柴油储罐充装系数为0.85。)
氢气在生产场所临界量为1t,汽油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热力发电厂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分别是:
(1)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是机械伤害等。
(2)燃烧系统存在的事故类型是高温、煤尘爆炸等。
(3)锅炉的事故类型主要是锅炉爆炸、灼烫等,在锅炉检修时,有机械伤害、触电等。
(4)制氢系统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
(5)柴油、汽油储罐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高处坠落。
(6)配电与送电系统的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触电等。
2. 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分别是:
(1)易燃、易爆物质,如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煤炭和煤粉,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里的氢气,储罐区里的柴油、汽油,锅炉和汽轮机里的高压蒸汽等。
(2)有毒物质,脱硫系统存在的二氧化硫等气体。
(3)腐蚀性物质,二氧化硫可以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它们遇水可生成亚硫酸、硫酸等腐蚀性物质。
3. 指出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并计算其储量。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1)汽油储罐(2个20m3)是危险源,其储量是:
2×20m3×750kg/m3×0.85=25500kg
汽油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0t,这两个汽油储罐在一个单元内,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2)制氢设备(包括氢气罐)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先把高压氢气储罐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氢气体积:
20×3.2/(273+20)=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0.1/273
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20×3.2/(273+20)/(0.1/273)m3=596.3m3
氢气在0℃,0.1 MPa状态下密度为0.09 kg/m。
6个氢气储罐的储量是:(6×596.3×0.09)kg=322.0kg
再加上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
则生产单元氢气储量是:(50+30+322.0)kg=402.0kg。
4. 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哪些?应采取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锅炉、制氢设备、氢气罐、柴油储罐、汽油储罐。
应采取安全装置或设备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帽、防爆门、呼吸阀、阻火器、火灾探测器、可燃可爆气体检测报警仪、储罐的压力计、液位计及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
第四题
某化工厂原料和中间产品有火灾、中毒危险,最终产品是氯气。上级单位要求化工厂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任务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独自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三个月编好后交给厂长甲,厂长甲看后做了如下批示:
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符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符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程序合理、清晰;
5.应急设备设施评估合理。
厂长甲即令打印下发执行。
之后,厂长甲要求主任丙组织一次演练。主任丙编制了演练步骤:
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
第一步:打开氯气库房大门并打开一瓶氯气,使少量氯气释放到空气中;
第二步:参演人员C、D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晕倒;
第三步:有人发现事故后先到厂调度室报告;
第四步:外部救援组织进厂实施抢险救护,救助中毒人员;
第五步:110、119、120救护车等到场后将中毒人员送到医院;
第六步:外部救援力量赶到现场,进行救护抢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
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不正确的做法有:
(1)事故应急预案仅由调度室主任丙一人制定不符合要求;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好仅由厂长批示后就下发执行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事故应急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工会等部门成员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共同制定;
(2)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好后应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后才由厂长批示下发执行。
2. 事故应急预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如下:
(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是错误的做法,应先抢救人员,再保护重要设备。
(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不符合有关规定,组长应由厂长担任。
(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不很妥当,发生事故后应由化工厂或应急指挥中心及时通知附近居民。
(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不够准确,事故发生后,除了向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外,还应该向消防部门、公安部门、质检部门报告。
3. 指出该应急预案演练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0
该应急预案演练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做法如下:
(1)“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是错误的,演练指挥部应该设在氯气库房的上风向。
(2)演习时打开真正的氯气是错误的,应该使用无毒的替代品。
第五题
某煤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井安装了瓦斯检测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月某日,228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68.23万元。经查,事故发生时找不到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该矿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该矿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有:
(1)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未及时维修;
(2)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严重违反《煤矿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3)该矿瓦斯超限,缺乏检测。
针对以上问题,整改措施是:
(1)完善瓦斯检测系统,保证信号传输畅通;
(2)加强安全检查,杜绝违章现象;
(3)防止瓦斯超限和积聚,加强通风,合理布置巷道。加强瓦斯检测检查,瓦斯超限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2. 分析该矿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该矿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如下:
(1)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巷道尚未贯通就进行生产,说明该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意识淡薄。
(2)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说明该矿工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做得不好。
(3)事故发生时找不到值班负责人,说明该矿安全管理松懈,安全责任没有落实。
(4)工人未佩带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说明该矿忽视工人安全防护,缺乏安全投入。
3.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的整改措施有:
(1)做好安全技术整改。包括合理布置巷道、完善通风系统、落实防瓦斯爆炸、防冲击地压措施。
(2)落实好安全管理整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
(3)要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证培训与考试、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考试和普通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生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2007年7月2日,北区库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作业人员9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12万元,丧葬费5万元,抚恤赔偿金180万元,罚款4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万元,现场抢险费200万元,停工损失80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进行的安全评价为( )。
A 安全预评价
B 安全验收评价
C 安全现状评价
D 安全技术评价
E 安全管理评价
答案:C
2. 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
A 197万元
B 397万元
C 442万元
D 1197万元
E 1200万元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C
3. 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 )的责任。
A 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B 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C 该单位安全技术人员
D 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E 该单位主管部门
答案:A
4. 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该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
A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B 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C 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 企业技术负责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答案:A,B,D
5. 根据产品A的性质,下列关于产品A的危害和监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产品A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接触人员中毒
B 因产品A为脂溶性的,所以进入人体消化道不能被吸收
C 生产产品A的反应过程失控,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D 产品A必须存储在经安监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E 运输产品A时,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答案:C,D,E
6. 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B 进行危险源辨识
C 开展风险评价
D 准备充足的医疗救护设备
E 疏散企业周围的居民
答案:A,B,C
7. 此次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应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报告事故应包括的内容有( )。
A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 事故发生时间
C 事故所有责任人
D 估计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E 估计的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答案:A,B,D
(二)
2007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停电停水,当班的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D 一般事故
E 轻微事故
答案:A
2.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
A 瓦斯爆炸
B 火药爆炸
C 其他爆炸
D 容器爆炸
E 锅炉爆炸
答案:C
3. 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
A 无机粉尘
B 有机粉尘
C 金属粉尘
D 混合粉尘
E 复合粉尘
答案:B
4.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
A 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 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 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D 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E 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答案:D
5. 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
A 粉尘浓度超标
B 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
C 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
D 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
E 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答案:A,B,D
6.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 降低粉尘浓度
B 穿防静电工作服
C 生产装置接地
D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 采用防爆厂房
答案:A,B,C,E
7. 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B 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
C 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
D 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
E 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答案:A,B,C,E
8. 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
A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B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C 恢复生产的要求 建设工程教育网编辑整理
D 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
E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B,D,E
(三)
1. 某火力发电厂有6台额定压力13.72 MPa、额定蒸发量670t/h的电站锅炉。为保证锅炉启动和稳定燃烧,建有2个500m3的轻柴油储罐。为发电机冷却,建有制氢站。制氢站装有1套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氢罐的工作压力3.2 MPa、体积13.9m3。锅炉燃用煤粉由磨煤机加工后,经输粉管道直接进入炉膛。因生产需要,该厂决定对磨煤输粉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程包括:拆除部分距离地面6m高的破损输粉管道,更换新管道。在施工中,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使用额定起重量为5t的电动葫芦。拆除旧管道时,使用乙炔进行气割。新管道焊接前,使用角磨机进行抛光。拆除的旧管道和其他旧设备使用叉车运走。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高温管道,还有部分未清除的煤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该施工现场有哪些特种设备?哪些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说明该施工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发发因素。
4.简述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建设工程教育网编辑整理
1.(1)特种设备:电动葫芦、氧气瓶(罐)、乙炔气瓶(罐)、锅炉。
(2)特种作业:焊接(气焊、电焊)、切割(气割)、起重、登高架设、厂内机动车(叉车)驾驶、锅炉(司炉)。
2.(1)锅炉;
(2)制氢站或氢罐;
(3)轻柴油(柴油)罐。
3.(1)物体打击:高空落物;
(2)车辆伤害:叉车;
(3)起重伤害:电动葫芦、倒链;
(4)触电:电焊、角磨机、运行中的电缆;
(5)灼烫:高温管道、电焊、气割;
(6)火灾:焊渣、煤粉及其他可燃物;
(7)高空坠落:高空作业;
(8)容器爆炸:氧气瓶(罐)、乙炔气瓶(罐);
(9)机械伤害:角磨机;
(10)锅炉爆炸:锅炉;
(11)其他爆炸:煤粉。
4.(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或安全帽或防护网或安全手套;
(3)照明良好;
(4)清理煤粉或清理现场或专设通道;
(5)设置标志;
(6)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或配备漏电保安器;
(7)进行检查;
(8)隔离措施;
(9)起重作业设专人指挥:
(10)防火措施;
(11)保护措施;
(12)责任制;
(13)管理制度;
(14)培训;
(15)应急预案。
(四)
1. 某化工厂位于8市北郊,西距厂生活区约500m,厂区东面为山坡地,北邻一村,西邻排洪沟,南面为农田。其主要产品为羧基丁苯胶乳。生产工艺流程为:从原料罐区来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分别通过管道进入聚合釜,生产原料及添加剂在皂液槽内配置好后加入聚合釜;投料结束后,将胶乳从聚合釜转移到后反应釜:反应结束后,胶乳进入气提塔,然后再进入改性槽,经调和后崩泵打入成品储罐。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
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该厂决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厂长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科员甲、乙、丙、丁为成员的五人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小组找来了一个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员将企业C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全部按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换,按期向厂长提交了应急救援预案初稿。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版本,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
2.该厂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3.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4.简要说明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
1.(1)预案编制小组组成不合理;
(2)预案未作危险分析;
(3)预案未评审;
(4)预案未组织宣传(教育、培训);
(5)未作应急能力评估(应急分析)。
2.(1)桌面演练;
(2)功能演练;
(3)综合演练。
3.(1)火灾;
(2)爆炸;
(3)中毒;
(4)环境污染;
(5)泄漏;
(6)洪水;
(7)滑坡
4.(1)重大危险源;
(2)危险分布情况;
(3)重大事故类别及产生的后果;
(4)周边地理地质信息;
(5)功能布局;
(6)特定时段情况(节假日情况);
(7)影响应急救援的因素;
(8)周边人文信息;
(9)气象信息。
(五)
1. 某啤酒厂灌装车间,有传送带、洗瓶机、烘干机、灌皱机、装箱机、封箱机等设备。为减轻职业危害的影响,企业为职工配备了防水胶靴、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2007年7月8日,维修工甲对洗瓶机进行维修时,将洗瓶机长轴上的一颗内六角螺栓丢失,为了图省事,甲用8号铅丝插入孔中,缠绕固定。
7月22日,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在没有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乙没有扣好工作服纽扣,致使工作服内的棉衣角翘出,被随长轴旋转的8号铅丝卷绕在长轴上,情急之下乙用双手推长轴,致使乙整个人都随着旋转的长轴而倒立。由于乙未按规定配戴工作帽,所以倒立时头发自然下垂,被旋转的长轴紧紧缠绕,导致乙头部严重受伤而当场死亡。
事故处理完毕后,企业领导决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列出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
3.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4.结合本起事故,分析在此类人机系统作业场所中,常见的机械伤害有哪些形式。
1.直接原因:
(1)乙没有系上纽扣;
(2)乙未戴工作帽;
(3)甲用铅丝替代螺栓;
(4)甲未按操作规程作业。
间接原因:
(1)乙未经培训上岗;
(2)检查不到位;
(3)没有实行验收制度。
2.
事故调查组由属地的下列县级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
(1)人民政府;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监察机关;
(5)公安机关;
(6)工会;
(7)人民检察院;
(8)有关专家(技术人员)。
3.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
(3)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4.
(1)卷入;
(2)挤压;
(3)碰撞;
(4)撞击;
(5)打击;
(6)接触伤害;
(7)刺伤;
(8)烫伤;
(9)触电。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8年
(总分10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月×日16时48分,某县城关镇西街居民陈某家发生火药爆炸事故,共有1500kg制鞭炮用药物爆炸,冲击波波及300m,造成27人死亡,轻重伤18人。爆炸波及73户,严重损坏房屋 141间,损坏各种家具、家用电器200多件,直接经济损失18.7万元。
该县外贸中转站电工陈某(停薪留职),县十五里店乡外贸经营处退休干部何某、十五里店乡冯湾村村民李某等3人,在没有任何申请、未经公安部门许可、工商部门注册、税务部门登记、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镇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村民李某将430kg制药原料铝镁合金粉(强还原剂)、高氯酸钾(强氧化剂)等称量好后,叫工人混合,筛在原存湿药地面上。因地面湿,外面雪后空气湿度大,药物吸湿性强,镁、铝合金粉遇水产生氢气,使混合药物内部升温,产生化学反应燃烧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违反烟花爆竹生产管理规定,把工厂建在居民稠密区,非法生产。
2.生产技术负责人根本不懂药物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只是凭所谓“广告”去学了2h的制鞭炮技术。
3.严重违反爆炸物品存放规定,干药、湿药、成品、半成品超量、混存,超量百倍配制药物,并且房屋结构不符合安全规定,生产工序紧密相连。
4.没有防火防爆设施。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其中1~2题为单选题,3~7为多选题)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 )。
A 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B 危险化学品生产资格证
C 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证
D 危险化学品生产准购证
E 危险化学品生产质量证
答案:A
2. 这起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有关规定,构成 ( )事故。
A 一般
B 较大
C 特别重大
D 重大
E 特大
答案:C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
A 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B 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C 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D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E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答案:A,B,C,D
4.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 )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 安全操作技能
B 安全生产知识
C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D 安全责任心
E 安全综合能力
答案:B,C
5.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A 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B 具备危急情况下的救护能力
C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D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E 熟悉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答案:A,C,D,E
6.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 ),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A 事故隐患
B 违章作业
C 贪污受贿行为
D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E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答案:A,D
7.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 )。
A 隐瞒不报
B 谎报
C 将银行的存款取出
D 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E 毁灭有关证据
答案:A,B,D,E
(二)
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铣床车间,二层是平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现有四个门,后两个门被封死,一个门上锁,仅留一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了不影响生产,电工用铜丝代替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过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1. 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
A 保护工厂财物
B 组织员工疏散
C 保护员工财物
D 查找起火原因
E 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答案:B
2.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事故。
A 特别重大
B 重大
C 较大
D 一般
E 轻微
答案:A
3. 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 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 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 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 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裁定
答案:B
4. 针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
A 保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 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 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 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 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答案:A,B,C,D
5. 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
A 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B 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 厂房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 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 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答案:A,B
6. 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 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 安全管理混乱
D 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 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C,D,E
7. 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A 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
B 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
C 察看火情,设法逃生
D 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E 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
答案:C,D,E
8. 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
A 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
B 厂房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
C 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
D “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
E 厂房一层只有一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
答案:B,C,E
(三)
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溶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溶液。
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5m。厂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
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现场检查权、当场处理权和紧急处置权。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即有现场检查权;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即有当场处理权;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即有紧急处置权。
2.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7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16—1992)的规定,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有设备有缺陷、电磁辐射危害、明火危害、高温物质危害等;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有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等。可能存在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
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四)
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下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通过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起草工作,提交给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
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2)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的消防队;(3)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5)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3)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爆性无线对讲机和检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的所有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计划进行,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有以下几点:
(1)“伤员救治依靠职工医院,抢险队伍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不符合实际情况,该集团位于A省,而下属三家企业位于B省,集团公司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在应急救援时远水不解近渴,三家企业应就近和当地的医院、消防队签订救援协议。
(2)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不正确,应传达给全体员工。
(3)应急救援预案不仅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还应报B省备案。
2. 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本案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不正确,应设在远离生产及储存区,不应设在可能造成事故的区域。
(2)调来所有的救援器材和消防车辆是不正确的,应根据演练要求配备足量就可以。
(3)演练时使用真的氨气是不正确的,应使用无毒的替代品。
3. 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是:
(1)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型、爆炸型、泄漏型等。
(2)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安排。
(3)要切合本系统、单位的实际条件制订预案。
(4)制订的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组织职责明确,通力协作。
(5)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
(6)应急救援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救援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
(7)各专业队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
(五)
某煤炭开采企业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有维修车间、锅炉房、配电室、油库、办公大楼和车库等。在维修车间,除机械加工设备外,还有一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气焊用氧气、乙炔气瓶各5个。燃煤锅炉房有出口水压(表压)0.12MPa、额定出水温度130℃、额定功率28MW锅炉2台。油库有1个储量为7t的汽油储罐及配套加油设备。办公大楼安装载人电梯2部,该企业有员工通勤大客车1辆。
2007年7月5日10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时30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有锅炉、起重机、压力容器、电梯等。
2. 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
该企业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 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
该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属于一般事故,应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包括县人民政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煤矿安全监察局、县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等相关人员组成,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4. 写出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概要。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7
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概要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7)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的有关证据材料。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9年
(总分100,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 无机性粉尘
B 有机性粉尘
C 混合性粉尘
D 二次扬尘
E 次生粉尘
答案:B
[解析]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而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题干中的木粉尘属于有机粉尘中的植物性粉尘。
2. 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 湿式除尘法
B 静电除尘法
C 吸附净化除尘法
D 袋式过滤除尘法
E 旋风除尘法
答案:D
[解析]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以木材粉尘为代表的烟气净化。该方法还可以用做气体净化的前处理及物料回收装置。该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适用的正是袋式过滤除尘法。
3. 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
E E类火灾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
[解析] 《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①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②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③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④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4. 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 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 除尘车间采用隔爆设计
C 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 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 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
答案:A,B,E
[解析] A家具厂产生的木粉尘属于生产性粉尘中的有机性粉尘,预防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有缩小粉尘扩散范围,降低粉尘浓度(如增加除尘器布袋清洁频次等),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控制火源、防止静电(如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等)、适当增湿等;采用防爆设计是被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属于安全管理措施。
5.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 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 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 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答案:C,D,E
[解析]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第5.1.24~5.1.25条,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设计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以利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除尘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应同时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
6.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6B/T 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 木粉尘
B 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 作业环境不良
D 高温物质
E 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E项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7.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 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 车间气温太高
C 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 含尘气休中混有金属颗粒
E 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温度太大
答案:A,C,D,E
[解析] 直接原因通常是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粉尘爆炸的原因有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存在点火源等,点火源可以是明火、摩擦或撞击、电气火花、高温表面、绝热压缩等。
(二)
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伸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己拆除。
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入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用水枪灭火,导致火气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故事
D 特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 1小时
B 2小时
C 24小时
D 7大
E 30天
答案:A
[解析]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 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
A 明火
B 静电放电
C 高温烘烤
D 油品含有的杂质
E 接地不良的罐体
答案:C
[解析]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交变电磁场、电磁辐射、撞击、摩擦、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该起爆炸事故是由于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入管内流速过高,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温度过高,遇空气着火爆炸。
4. 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 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 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 加强管理和培训
D 重新安装液位计
E 增加消防水池
答案:A,B,C,D
[解析] E项,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引起的火灾,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5. 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
A 直流水
B 泡沫
C 开花水
D 二氧化碳
E 干粉
答案:B,D,E
[解析]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
6. 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
A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监察机关
C 劳动保障部门
D 新闻媒休
E 公安机关
答案:A,B,E
[解析]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7. 上述安全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
A 报警
B 疏散人员
C 灭火
D 追究事故责任
E 抚恤伤亡人员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B,C
[解析] DE两项属于事故调查分析后,进行的妥善处理。
8. 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
A 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 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 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 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
E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A,B,C,D,E
[解析] 安全投入是指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均视为安全投入。
(三)
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
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
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2009年7月11日13是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有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参加,是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是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属于全面演练。
2. 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可能发生火灾,因此要随时做好火灾报警准备;若情况紧急,应首先确保人员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再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住现场;为控制住现场防止事态扩大,要准备好隔断电源和火源,采取尽可能地阻止油品继续泄露的措施,同时根据化学品、油品性质进行堵漏、稀释、收集等分类处理,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 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过程。其中,应急恢复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4. 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5
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1)职责分配不明确。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等。各参与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应该负有明确的责任,题中未交待清楚。
(2)通讯方面未做到及时沟通,报道;未将可能给相邻单位带来的危险告知相邻的化工单位。
(3)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启动应急预案后,用人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应急办和公安、安监、环保、质检、卫生部门,而题中只汇报了应急办。
(4)演练后评估。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题中仅仅是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就宣布演练结束。
(5)演练现场没有做好的保护措施,容易发生危险,威胁现场人员的安全。
(6)演练结束后应得出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四)
D电厂有2台200MW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启动锅炉系统有2台额定蒸发量29t/h、工作压力2.6MPa的启动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有2个单罐储量500t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200t。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5个单罐容积为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的储氢罐,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
2008年3月1日,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顶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5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5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存在的危险包括:
(1)火灾:燃烧系统。
(2)锅炉爆炸:燃烧系统。
(3)容器爆炸:柴油储罐、储氢罐。
(4)其他爆炸: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5)触电:发电机组、配电与送电系统。
(6)车辆伤害:储煤场。
(7)灼烫:燃烧系统。
(8)淹溺:汽水系统。
(9)机械伤害: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
(10)中毒和窒息:制氢系统。
2. 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5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上述场景中包括的特种设备有:电锅炉、柴油储罐、储氢罐。
3. 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5
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1)严格按照焊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焊机。焊前应检查焊机和工具的完好性能,接线应请专业电工进行。焊工应持证上岗。
(2)在焊机上尽量安装使用空载自动断电保护装置。
(3)按规定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并有完备的消防系统或消防设备。
(4)当利用系统管道、厂房的金属构架,轨道或其他金属物搭接作为焊接接地回线时,要首先检查焊机二次线圈或上述接地回线系统等是否接地良好。
(5)在通电情况下,不得将焊钳夹在腋下而去搬弄焊件或将焊接电缆线绕挂在脖颈上;在移动焊接电缆线或接地回线时,手不要捏在导线的裸露部位;更换焊条或用手捏住焊件进行点焊固定时,一定要戴好电焊专用手套。
(6)尽量避免在潮湿地方和雨雪天气进行焊接作业。
(7)焊工应严格按规定穿戴好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在锅炉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严禁赤膊。
(8)实施焊接前,应对焊点周围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制定防护措施。
(9)焊接操作期间,应对焊接点周围和可能出现的泄漏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测。
4. 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5.5
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有:
(1)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按国家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行业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提高全员特别是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情况,一定要严格履行必要的验证手续;对负责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
(3)规范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技术管理、施工管理。
(4)加强相关负责部门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
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08年4月9日8时,棒材厂1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11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氢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
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制板手。11时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停产损失30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1)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其统计范围包括:
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②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则该题中,直接经济损失为:设备损失+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丙住院治疗费+支付乙家属抚恤金+丙歇工工资+事故罚款=500+30+80+25+3+15=653(万元)。
(2)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其统计范围包括:
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②工作损失价值。
③资源损失价值。
④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⑥其他损失费用。
则该题中,间接经济损失为:停产损失+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00+1=301(万元)。
2. 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有:
(1)乙违规操作,不能用铁制板手进行操作;
(2)发生事故后,甲不应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应及时报警,并打电话通知消防队、救护车,以及该厂负责人,召集厂内人员尽力灭火。
3. 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1)员工安全意识差,技术操作不规范;
(2)设备不安全,未定期安全检查,此次事故原因之一是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3)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当,造成严重损失。
4.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培训;
(2)对设备加强管理及检查,预防煤气泄漏等不安全隐患的存在;
(3)加强教育,可定期进行演习,加强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能力。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真题2006年
(总分64,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1-3题为单项选择题,4-7题为多项选择题)。
注:见历年真题赏析第一节第一题。
见历年真题赏析第一节第一题“解析”。
(二)
(1-3题为单项选择题,4-8题为多项选择题)
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附电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并将防滑板点焊接。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
1. 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______。
A 企业经理
B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 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D 甲班队长
E 甲班队员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C
[解析] 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2. 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______。
A 45万元
B 105万元
C 133万元
D 333万元
E 483万元
答案:D
[解析]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为直接损失,总计333万元。
3.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该事故的类别应为______。
A 物体打击
B 机械伤害
C 起重伤害
D 车辆伤害
E 其他伤害
答案:C
[解析]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该事故是由于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引起的,塔吊属于起重机械,故为起重伤害。
4. 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 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 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 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 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B,C,E
[解析] 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从事高危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5. 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______。
A 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工程监理单位
C 地市级公安部门
D 县级环保部门
E 县级工会
答案:A,C
[解析] 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地市级人民政府、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地市级公安部门、检察院等。
6.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______。
A 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 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 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答案:A,D
[解析]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86),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7.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 该企业塔吊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 该企业应制定塔吊事故的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 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E 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B,C,D
[解析]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塔吊设计文件应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后方可用于制造,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30日内办理完成。
8. 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 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 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D 此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 此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2
答案:B,D,E
[解析] 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属于重大事故;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没有规定交谈取证时限。
(三)
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7.33333333333333
①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②预案应急演习不足。③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④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⑤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 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7.33333333333333
①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相关人员组成,即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②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
建议: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③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④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⑤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⑥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 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7.33333333333333
①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②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③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④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四)
注:见历年真题赏析第二节第一题。
见历年真题赏析第二节第一题“答题要点”。
(五)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 (套),额定起重量2.5 t的升降机1台,额定其重量1.5 t、提升高度2 m的起重机1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 4 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 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 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他配套的加油设备。2005年12月3日7点30分(8点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点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运。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装置、设备、场所有哪些?说明爆炸的性质。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①调漆室:化学性爆炸。②喷漆室:化学性爆炸。③调漆临时储藏室:化学性爆炸。④锅炉:物理性爆炸。⑤油库或油罐:化学性爆炸。
2.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①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②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③按规定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登记。
④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⑤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⑥按规定作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
⑦及时消除事故故障。
⑧按规定进行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⑨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
⑩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1)做好使用前的试运行和例行检查。
(12)做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
(13)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3. 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
4. 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该题您未回答:х 该问题分值: 6.5
①事故发生时间:2005年12月3日。
②事故发生地点:机械加工车间。
③事故过程描述。
④事故受害人:小陈。
⑤事故类别:重伤事故。
⑥事故类型:起重伤害。
⑦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⑧事故责任者:小陈或小李,或小陈与小李。
⑨事故直接原因:a.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b.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⑩事故间接原因: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11)建议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